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玉米大国风云录:未来市场谁主宰?

[ 作者:xxb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5 录入:吴玲香 ]

玉米是世界上产量最高,而且是贸易量最大的粮食品种。近20多年来,世界玉米出口量呈较快增长趋势,1991年世界玉米出口量为2799万吨,2016年,这一数值达到1.31亿吨。

世界玉米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玉米市场的“老司机”,一直稳坐全球第一把交椅。这并不奇怪,因为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在玉米育种和种子加工技术方面也居世界领先地位。当前,美国以世界20%的玉米种植面积生产了世界 40% 的玉米,单产高出世界平均值的1 倍,这背后,是技术的较量。不过,虽然90年代以来,美国玉米出口量绝对值在上升,但占比却明显些下滑。1991年,美国玉米出口量占全球近90%,堪称绝对的老大。而2010年这一数字下降至36%。随后几年,都维持着35%-40%左右的占比。

过去的20多间,有些国家的出口量起起伏伏,有退出市场,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的,如我们中国,有的成为后起之秀,不断威胁着老大哥美国的地位,如巴西和乌克兰。

2006年以前,中国是全球玉米市场的净出口国,其时,美国、中国与阿根廷这三国的出口额占各国间玉米贸易量的85%90%之间,但中国所占比重正逐年减少。2006年是个转折点。对玉米深加工的鼓励和随后实施的托市政策,令国内玉米供需关系由宽转紧,价格优势由高变低,甚至荡然无全。而美国结转库存那几年一直较高,因此其有能力弥补中国在出口市场的缺位。

现阶段,我国玉米库存处于历史性的高位,去库存迫在眉睫。在去库存的进程中,中国玉米会否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从历史上看,绝非没有这个可能。但从现实看,路仍漫长。

我国玉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玉米种植生产市场,劳动工资的快速上涨弱化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竞争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高于其他玉米主产国。土地的租金成本也远高于美国和巴西,主要原因是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非农土地价格暴涨,而过去几年的国家收储政策使得粮食生产有稳定且较高的收益,从而使得土地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大幅提升,而土地的分散又使得机械化操作的成本远高于美国和巴西。

也正是在2006年,迎来了全球的玉米贸易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中国失落全球玉米市场的同时,巴西在全球玉米贸易中崛起,此前其出口量占比一直较低,且不稳定。1991-2010年间,巴西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玉米出口平均比重为2.65%。不过2000年以来,比重明显上升,到2010年,比重到达近10%2015/16年,巴西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出口量达到3300万吨,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24%,与美国分得不少秋色。

近年崛起的粮食出口新秀——如乌克兰和巴西,正在试图又一次更改全球谷物贸易流的版图。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2007年开始的多年商品牛市的产物,价格上涨提振南美和东欧播种面积增长,当地政府以及大型贸易商——如嘉吉和ADM——纷纷加大在谷物出口设施上的投资。这使得美国这个传统玉米出口霸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玉米出口方面,巴西的比价是有优势的,这种优势来自于其生产成本较低。从每公顷的成本来看,巴西的生产成本在中国、美国和巴西这三者中是最低的,2014年每公顷的成本为1063美元/公顷,相当于美国的62%,相当于中国的41%。成本的低廉主要源自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这或许与巴西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关。

不过,当前,巴西玉米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49/公顷,成为制约巴西玉米出口的因素之一。尽管总体看来,巴西玉米单产近年有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11年,其单产仅为4.16/公顷,当前为5.19/公顷,这得益于农户使用杂交品种和化肥。2015年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未来,通过机械化、使用新型转基因技术以及提高信贷,巴西玉米单产能提高3040%,这些增幅或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这将有助于提高种植收益,提高巴西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比起其他国家的起伏,阿根廷的玉米出口在全球市场中倒是最稳定的。自90年代以来,阿根廷玉米出口量占全球比例大多在10%以上,一直在玉米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增长势头也保持得不错,1993-2010年间,其玉米出口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8%,高于世界水平。2015/16年,阿根廷玉米出口量为1900万吨,占全球14%左右。

总体而言,美国、阿根廷和巴西这几个玉米出口大国年出口量占全球比重达到75%。然而,这几个处于“寡头垄断”状态的国家,在玉米出口市场上日子并不那么好过,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恐怕超出我们想象。

这首先是由全球玉米相对宽松的供需格局决定的——如果性价比没有优势,那么国际玉米市场的买方就会“移情别恋”。而这些玉米出口大国,其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很高,其中阿根廷60%以上的国产玉米用于出口,而巴西玉米的出口比例也高达30%。美国这一比例虽然仅为13%,但其规模是最大的,每年除了国内消费,还有四五千万吨的玉米可供出口。这意味着,出口对于这些国家的玉米产业存在巨大的影响。一旦出口市场受到冲击,那么国内玉米产业的利益也大为受损,无疑给这些主要出口国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尽管部分国家对进口玉米的依存度达到了100%,但综合玉米宽松的供需格局看来,全球玉米贸易仍无可避免地进入了买方市场。近年国际玉米市场又有不少新的格局出现,包括一些种植技术、进出口的关税政策、贸易关系等的变化,值得我们研究。

中国乡村发现网节选自:《华南粮食信息第299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