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座桥梁,穿过重重数据,串联起农业与其他行业。
保康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农村普遍存在买难卖难的问题。近年来,该县为畅通城乡经济大动脉,除建立县、乡、村三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外,主动依托“互联网+”,构建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网络相融合的新体系,重点实施“四大工程”,让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搭着电商的快车,保康农产品顺利走出大山,这是襄阳“互联网+农业”的一次可贵探索。然而,在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能为农业带来的并非只有电商,“互联网+”的路还有更多方向值得探索。
互联网营销+农业,不仅能让滞销农产品打开销售渠道,还可配合生产基地的实时监控,让农产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透明、可追溯。目前,襄阳的中国有机谷核心区的许多地块,已经实现了这种实时监控的互联网营销,谷内有机产品的网络销量十分喜人。
互联网数据+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农业生产不能停留在望天收的传统方式里,充分运用大数据、gps等新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可追溯,减少人力、降低成本,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搭建了一套园区农业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包括:环境监控、安防管理、视频会议、广播系统等11大功能版块。园区内部安装了各种传感设备来采集数据和视频信息,农技员无需到温室和大田里面,只要从网络上读取环境数据和视频信息,就可以科学地安排农业生产。此外,部分温室实现了自动控制,可根据设定来开启或关闭温室内的设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能源、时间。
互联网农资+农业,可以改善农资供应链。农机、化肥、农药、兽药、种子......对一个地区来说,很多农资都在进行着标准化的推广。如果相关部门搭建起一个优质、保真的互联网销售平台,那么在基层网络普及率已经很高的今天,农资市场也将迎来一场全新的革命,从生产到流通,从营销到服务,整条农资供应链都将获得极大改善。
互联网金融+农业,可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近年来,湖北省金融服务“三农”覆盖面越来越大,金融惠农强农的能力显著增强。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互联网金融,不仅能让农业生产的资金更充裕,也能让农业保险的赔付更加精准。
9月1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规划》提出,生产智能化水平要大幅提升。核心技术、智能装备研发与集成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大田种植、设施园艺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农机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适宜农业、方便农民的低成本、轻简化、“傻瓜”式信息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
《规划》提出五大主要任务,包括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促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推动农业政务信息化提档升级,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便捷普及,夯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支撑基础等。
《规划》还提出八大重点工程,其中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要求:选择基础较好、行业和区域带动性强、物联网需求迫切的地区,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联合,以“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理论为指导,中试和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智能装备和解决方案,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提高农业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构建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选取农产品主产区、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大型基地,建成10个试验示范省,100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区,建设1000个试验示范基地。
“互联网+”的路很宽,希望广大的农业生产者能多做探索,让“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再丰富些,成果再丰厚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农富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