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互联网农业:绕不开的农批市场未来会是什么样?

[ 作者:中国产经新闻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2 录入:吴玲香 ]

此前有媒体报道,素有“马铃薯之乡”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其盛产的土豆不一定都在本地销售却,很多土豆经销商收到本地土豆后都运到800多公里外的山东寿光市,从寿光再把土豆卖到北京消费市场,有时也会再卖回到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内蒙的土豆就这样出去溜了一圈,而回来后价格却至少翻了一番,内蒙的土豆为何要舍近求远地销往山东?

农批市场商品流通效率低下

有经销商告诉记者,是因为山东寿光集散地能配菜、卖货快。一车菜直接拉倒北京,虽然只有400公里,但可能十天半个月也卖不完,市场的管理费、卖菜人员的费用都节省不了,而运到山东市场,一车土豆两三天可能卖完了,一本账算下来还不如多跑几百公里运到山东去卖。

目前国内的农批市场和集散地都是各自为营,其市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更是参差不齐。传统农批市场的出现本就是为了加速农产品流通,但目前看来,在现有的流通体制和落后的管理方式下,大部分市场的流通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使农批市场本该发挥的加速产品流通的作用被极大地限制住。

只有少数企业以农批市场集团化的方式促进市场信息、货源、物流共享,加速农产品流通效率,为小范围的农批市场带来良好的整体效应。深圳的谷登(谷登平台:http://www.gdeng.cn)农批电商2016年上半年便汇集了十三家大型农批市场,并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寻求合作的农批市场,谷登电商通过对农批市场的整合,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农批市场集团式的组织高效性,同时它还建立了农商友APP等线上平台,将市场价格与需求信息共享并公开化、透明化。

农产品流通中绕不开的农批市场和中间商

可能有人要说,那干脆绕过农批市场和中间商,可以节省好大一笔费用。其实不然,因为我国农业小而散的生产规模和相对落后的基础网络设施的农业现状,便必然决定了农批市场和中间商的合理存在。目前国内已有4000余家农批市场,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超过1000家,可见经由农批市场流通的规模极为庞大。而要想将田间乡里零散的农产品汇集起来,并且要保证其品质过关、产品经过初级处理和安全的物流运输,这些都离不开熟练的经销商,要让互联网公司亲手去做这些,栽在“徐闻菠萝”事件上的笨生鲜店铺便是前车之鉴,乍看该店铺是因为大量寄到消费者手上的菠萝变质,倒在售后环节,但追根溯源还是采购人员未将菠萝品质把好关。菠萝还是一种比较娇贵的水果,如果采摘或运输中有损伤,等到了消费者手上肯定早已变质了。而且成熟度在八分以上或者全熟的菠萝也是无法通过电商销售的,在运输途中就会坏掉。一直以来,我国都缺乏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所以通常菠萝品级大小、香气、成熟度都需要专业的采购人员来判断,一个菠萝便足以让非专业人士焦头烂额,试想我们如何面对市场成千上万种农产品。

商品经济中有这样一句话——生产决定流通。可见在当下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农批市场和中间商必然不会缺席,也万万不能缺席,所以既然暂时绕不开中间的农批市场,那我们不如抓住其中的流通关键——农批市场该如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并降低其流通成本?

在讨论“农批市场该如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并降低其流通成本?”之前,我们先来算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菜价是怎么来的:

菜价=产地供应成本+批发商流通成本+零售商流通成本+运输成本+各环节利润

客观看来,如此多的流通环节,自然会导致层层加价,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菜价以几倍甚至更多的幅度上涨。明白这些环节,我们便可以继续追问农批市场该如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并降低其流通成本?

农批市场电商化,向互联网时代作出回应

农批市场的发展障碍可以用交易信息不对称、市场管理落后、产品流通效率低下、物流运输成本高等概括,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传统实业的缩影。谷登电商团队在农批市场已有多年的经营经验,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要打造互联网时代“智慧农批”生态圈的概念,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

1、发挥互联网交易大平台的优势。大型的线上平台优势在于其高效性、稳定性和透明性,一旦谷登农批电商为供应商和批发商提供销售大平台,像去年甘肃苹果丰收却导致苹果“贱卖”甚至无人问津的现象将很少出现,因为与农商友平台合作的农批市场将遍及全国,这个市场体系越大,市场消化能力就越强,而其价格和需求也更为稳定,农户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2、提供透明的市场供求交易信息。市场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我们知道运输蔬菜流通环节成本至少要占到菜价的1/32/3。内蒙的土豆已经在公路上运输了好几千公里,成本和菜价随之提升是在所难免。但如果谷登电商的农商友APP让本地零售商与产地供应商无缝对接,将流通“本地化”会大幅降低其流通成本,居民自然能享受到实惠而新鲜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供应商或农批商在出门前都能找到符合自己的“最优选择”,买卖双方提前取得联系,便能直奔目标,极大地缩短交易流程。

3、为用户提供“最优”的交易信息。什么是农产品的“最优”交易信息?是绕过中间商渠道还是直接进行产销对接?有人说,自然是这样,又便宜又新鲜,但却往往忽略了“最便宜≠最优”,真正的“最优”选择便是能提供让交易对象满意的品质与服务。互联网时代的最优=最适合,应该是由买卖双方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商品信息进行筛选后做出的判定,而农商友正是提供这样一个庞大、稳定的交易信息平台。

4、将价格制定权交给市场。城市菜价再贵,农民收入也不见有多少涨幅因为面对辽阔的市场,信息匮乏的农民散户非常被动,找不到新的销路,价格就全由到地头的收菜人所制定,农商友-供应商APP的出现就正好为产地农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线上市场,打开农产品销路,那么菜价将完全取决于市场的供需关系,将会少很多投机倒把的社会不良现象。

在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下,传统农批市场目前还是绕不开的城乡中转站,但其没落也是可以预见的,作为传统行业,农批市场其实只要再发挥出其“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便已经完成了它的自我救赎,我们也由衷地希望在农批市场电商化之后,能携着“智慧农批”概念成为农产品流通市场最坚固的中流砥柱。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产经新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