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业规划的意义
在我国,县是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农业作为县域经济结构的基础产业,不仅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需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合理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农业发展的重点、发展时序,并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十三五”是实现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各个县域全面提升发展,奋起直追,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全国都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与挑战,需要充分扎实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搞好规划研究是快速健康发展的开端,所以对县域来说,正确认识当前经济背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科学编制县域农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是研究县域农业发展问题的规划,涉及县域内所有农业发展用地,旨在用科学的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和行动目标,明确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研究农业产业链条,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县域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产业部署,在一定时间内指导县域现代农业的总体开发和区域分工。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它上承市县级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下启县级以下农业发展的规划,具有政策性、结构性、空间性和约束性,是统筹县域农业用地的纲领性文件。它一般由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或者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批授权有关单位制定。因此,按行政级别来分,县域现代农业规划属于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来分,县域农业规划属于农业专项规划。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的特点
01综合性与地域性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须有综合性,这关系到整个县域各农业产业及相关产业的部署与规划,因此要考虑每个产业发展的独立性,同时兼顾各产业间的相关性与协调性。
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其农业扶持政策、社会经济具有特殊性,这些因素都会对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方法和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县域现代农业规划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平衡发展的利弊,使县域现代农业规划真正体现其科学性、持续性。立足现实、挖掘发展潜力,利用现有发展政策及投资导向,为各个产业找到自身的发展出路,形成有特色的县域发展模式,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品牌。
02目的性与战略性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是整个县域发展现代农业的依据,是针对该县农业实际情况及发展潜力做出的规划,明确指出规划期限内,该县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发展产业等,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另外,县域现代农业规划具有战略高度,科学合理的农业规划是指引一县农业发展的最好依据,对该县农业发展有关键性或方向性的指导,对社会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03阶段性与时效性
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是随着时间和空间演变而变化的,所以县域现代农业规划具有阶段性与时效性。县域现代农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及远期规划等,所以规划既要考虑到各阶段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到近、中期规划的协调发展。
另外,农业规划的制定要考虑时效性,由于农业规划的标准是随着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农业发展标准变化的,农业发展理念与方法也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因此编制农业规划要与时俱进,注意时刻更新思维方法与技术手段,旨在将县域现代农业规划做的更加准确、合理。同时,也要求编制规划的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经典案例
在规划指导县域现代农业时,需遵循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题、社会参与,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同时,还需根据现代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针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各县发展的县域现代农业规划。以中农富通承接的县域现代农业规划为例:
安徽省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涡阳县隶属安徽省亳州市,地处安徽西北部,位居皖、豫、鲁三省交界处,南临江淮平原,北接中原腹地,属中部战略要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供给地。多年来,涡阳县粮食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产业链不健全,中、低产田比例较高,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
规划指出,在“一轴、一心、两核、两片”的空间结构下,构建种养循环发展、一二三产联动的能源链条、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粮食产业,着重提升绿色果蔬业、健康养殖业、养生药材业等潜力产业,科学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优势产业升级,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服务规模和组织规模,持续高效地发展涡阳县现代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2年,示范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示范区的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015年,涡阳县粮食总产达34.89亿斤,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肉蛋总产8.5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33%、1.12%和4.6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41元,比上年增加11%左右。
如今,涡阳正紧紧抓住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主攻县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老子文化名城正屹立皖北大地。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十三五”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为原则,利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农业、提升农业,推动县域农业沿着可持续道路发展,为维护、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的转变,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谱写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概览》8月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