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浙江省长李强升任江苏省委书记后,正值洪灾,一方面看公开行程他马不停蹄调研考察;另一方面,江苏学界已开始探讨他在浙江的一些亮点工作。
被提到最多的是李强在浙江倡导的“特色小镇”。但履新江苏到目前为止,李强并未在公开场合提到过“特色小镇”,即使是在南京专题调研“城市建设工作”时也始终未表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当中,本报记者亦关注到这一话题,并与地方多个负责城建的官员谈起,地方官员对此也早已关注。
事实上,“特色小镇”的背后,是当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有地方官员表示,江苏的发展始终强调的是产业的特色,城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是跟随产业而进行,苏州工业园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从本报记者的采访和观察看,李强一直强调江苏的优势、特点,强调从江苏实际出发结合中央精神,并没有照搬过去执政中的经验。一直没有提到浙江的“特色小镇”,而是要更加保护江苏乡村的历史文化。
江苏的一个特点是,每个地级市的方言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城市内部的县区,其方言也有所差异。比如,泰州的靖江市和姜堰区的方言完全是两个体系,这与南通的海门和如皋类似。海门方言与上海、苏州一带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与邻近的通州区方言也略有区分,而分属长江南北的镇江和泰州,方言则有诸多相同之处。
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的发展动力正处于转换阶段。李强在担任浙江省长时表示,“这就像是开手动挡的车,爬坡的时候需要从高速档位切换到低速档位,通过降低行使的速度,而换取汽车前进的动力。”
也就是说,新常态面临的是增长速度下降、经济风险加大、增长动力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在此形势下抓经济工作就是要抓重点,而重点则是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创新驱动,是科技创新。
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非一朝一夕,从李强履职发言的内容和一个月来的调研讲话看,选择的抓手是“创新驱动”,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过渡,是以扎根的方式带着大家干,进行持久战。这也印证了6月30日他在发言中所说的“到江苏来,是江苏人,为江苏做贡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