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5+2”模式下乡村旅游努力的方向在哪

[ 作者:中农富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6 录入:吴玲香 ]

导读: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较低、扶贫效果来得快、返贫率低等优势。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脱贫,还有精神脱贫。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学习掌握现代思想文化理念成为自觉行动,根本上实现“真脱贫”,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5+2”(即5天工作,周末2天休闲旅游)生活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这种模式,给乡村旅游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70%: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1/3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

3200亿元:2014年,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3300多万农民受益;

20亿人次:预计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以上数据的背后,是乡村旅游火热发展以及助推农民致富增收的真实写照。那么,在当前时局,乡村旅游该如何提档升级?

中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最初只是简单的垂钓、采摘、农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从全国来看,还没有摆脱自发式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②追求城市化,失去乡村本色;

③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缺少精品;

④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

⑤运营管理人才缺少,研发服务能力弱。

聚焦五大方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

要想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扶贫、城乡统筹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升级。小编整理以下几条提升思路与大家分享、学习:

1主题提升

★深挖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发展主题

通过文化梳理、文化挖掘,寻找最能代表和体现旅游项目本质的文化要素,并通过旅游的手法提炼、重构,为项目形成一个特制的、不可复制的主题,最终注入到旅游项目中。

2开发提升

★做好综合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如今,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和农业,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地产、商贸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它是产业模式升级(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到休闲农业产业化)、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地产到休闲综合地产)三大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3产品提升

★根据不同乡村旅游项目,进行针对性产品提升

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观光农业,向与休闲农业、乡村度假三者并存的阶段发展。因此,需要改善旅游产品及业态的布局,加快旅游要素由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

4基础设施提升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游客快乐、安心游玩的基础。对于乡村来说,大到整个村子的生态环境,小到厕所,卫生建设要渗透到乡村旅游吃、住、行的各个方面。

5经营提升

★专业团队,实现精细化管理

首先,要培养一批懂农业、懂旅游、懂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次,要有产品研发专职专业团队,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及升级,摆脱同质化;

最后,还要有一批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品牌、进行营销、日常管理、设计专属销售渠道、连锁经营等等。

乡村旅游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不仅关系到全国农业人口福祉,还关乎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城乡联动、乡城互动必然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旅游消费“添能加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农富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