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浙江农村改革35周年,浙江农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当前,新型城镇化正在启动并加速推进,该怎样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呢?
在35年改革开放中,浙江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惊人奇迹,浙江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改革实践,谱写了农民创世纪的恢宏篇章,铸就了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民本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回顾浙江农村改革发展35年历程,是一条从解放思想到解放农民和解放农村生产力的轨迹,是一条从破除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是一条从突破城乡分割的蕃篱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浙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独特经验解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经验:
“以民为大”就是从实现全体人民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和人民大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伟大最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出发,让人民大众成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特别是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作为最大的发展主体和发展动力,当作推动发展的“宝贝”而不是制约发展的“包袱”,不是把其视作需要靠外在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来消化、转移、吸纳的被动的劳动力,而是作为推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最有生机活力的商品生产者、资本经营者和创新创业者,成为财富积极的创造者和公平的享受者。
“以农为重”就是从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的认识出发,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地确立执政为民重“三农”的理念。并且从“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的认识出发,致力于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让越来越多农民步入中等收入阶层行列。从农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的特殊性出发,给予特别的保护和支持支持,促进传统农业加速向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转变。从农村是最广大地域和落后社区的实际出发,致力于推进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让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全民创业”就是让人民大众成为创业创新创富的主体,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这是浙江模式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也是大众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动力机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以全民创来创新闯市场的机制推动农民分工分业分化,形成了百万能人创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体制机制。在这一全民创业进程中,大批农民成为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和产业工人,而且还有一大批有天赋的农民成为资本经营者和创业者。农民不仅可以获得一二三产业劳动收入,还可以拥有资本收益和财产收入。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形成全民闯市场、全民创业、全民创富的机制,打一场市场经济的“人民战争”,让尽可能多的农民群众在“商战中学会商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通过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让蕴藏在芸芸众生中具有经营资本天赋的企业家人才脱颖百出,解决发展中国家企业家人才最短缺的问题,实现从通过招商引资引智输入企业家人才到培育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人才的转变。
“市场民营”就是把经济市场化与民营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市场机制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让产权清晰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浙江在改革发展中,率先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赋予广大农民自主经营、自谋职业、自营企业、自由经商的权利,培育了数量庞大、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通过全面培育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成为全国著名的市场大省。同时,又率先推进所有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乡镇企业、中小型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全部转制为产权清晰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也成为浙江经济的主体成份。由老百姓投资创业自主经营的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和劳动就业上比例都占全省80%以上。此外,浙江还以县域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为平台,以小企业、小城镇、小商品、小商铺、小农庄等为载体形成了非常有效的市场经济起步模式和民营经济发展载体。以大批创业农民为主体形成了小企业大集群、小城镇大舞台、小商品大产业、小商铺大市场、小农庄大合作的“以小见大、聚沙成塔”的创业载体,形成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格局,成为大众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通过这种平台,千百万农民自愿摒弃了平静的乡村生活和小农经济,融入到了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洪流中。在这种以小城镇为依托、民营企业为主体、专业市场为纽带的特色块状经济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创业和资本经营的平台,形成了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的竞争优势,使众多分散的农民通过集聚创造了巨大的新的生产力。
“城乡统筹”就是从城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关系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关系,形成“三化”与“三农”互促共进的体制机制。浙江城乡统筹最重要的经验在于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推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主力军,又成为享受“三化”成果的主人翁。通过农民主体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农民为投资建设主体的民营企业、专业市场、中小城镇成为推动浙江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最强大动力。同时“三化”推进又带动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进城务工经商,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富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此外,从政府层面上适时地纠正城乡差别发展的偏差,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努力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机制,着力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局面。
“共创共富”就是坚持富民为先、共同富裕的理念,营造“人民大众创造财富、人民政府创新环境”的良好机制和社会环境,使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创造财富活力得到空前迸发,社会财富源泉不断涌流。浙江在改革中形成的共创共富机制包含了能人率先创业创富带动更多百姓就业致富的先富带后富的共创共富机制,城乡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共创共富的机制,投资经营者与劳动就业者和谐创业互利双赢的共创共富机制,以人民大众自主创业创富、政府服务人民大众创业创富,政民政企共创共富的机制。在这种共创共富机制运作下,企业富、人民富、政府也富成为浙江让人们羡慕的亮点,浙江成功实现了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大众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的良性循环。
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上,浙江目前又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在新形势下,面对情况,还要继续探索实践,要做到五个务必,即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浙江从农村起步的城乡统筹的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深刻揭示了只有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才能解决好中国的发展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中国的发展才有持久动力,只有走大众市场经济的路子,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只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参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论坛》杂志特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