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保护传统村落 彰显文化自信

[ 作者:巾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4 录入:吴玲香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上海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增强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21日新华社)

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传统村落是传统建筑精髓和群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被誉为活态文化。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尊重与坚守,更是对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与传承,彰显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再加上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驱使,重经济建设,轻文物保护,大拆大建、无序建设、过度开发等,给传统村落和古民居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正面临逐步消亡的境地,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据统计,我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而自然村中包含众多的古村落,大批传统村落就这样成了文化遗憾

传统村落消亡,乡愁何处寄托?为此,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村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一方面,传统村落不仅是文化和风景,更是一笔珍贵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乡村古色古香的村落和民居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吸引更多人前来游玩和欣赏,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另一方面,传统村落从古至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发掘本土文化,延续文化脉络,传承社会文明,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不可估量。

而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村落反映了美的一面。传统村落是美丽中国的缩影,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是美丽宜居村庄发展的基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和重要途径,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更需要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中国的大地上,让古村落真正活下去,传承好传统古村落文化瑰宝,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总之,不管如何打造和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都要把她最美丽的一面、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出来,呈现给世人,为美丽中国再添美丽画卷,为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