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传统地下粮仓能否搭上时代快车?

[ 作者:胡增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6 录入:吴玲香 ]

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再用人工建造地下粮仓明显不现实,而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地下粮仓将会慢慢消失,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将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日前,西安西粮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泾阳粮库主任张双位忧心忡忡地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

储粮历史悠久

我国地下储粮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我国在一些山区、偏僻地域建造了一批地下粮仓。经过40多年的努力,地下粮仓的建设和储粮管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单仓容量900吨~2500吨中小型地下粮仓已遍布内蒙古、河南、陕西、河北、浙江、辽宁、上海、福建、山西等省区市。

在位于西安市东南方向的曲江新区,有一座依坡而建的粮库,整个库区在大树掩映和花草衬托之下,如非实地查看,很难想象看着一个个像窑洞的门口,里面竟有大大小小48栋地下粮仓,加上一栋房式仓,总仓容达10万吨,这里就是西安西粮实业有限公司马腾空粮库。

马腾空粮库主任李新生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这是1971年建的战备库,总仓容2亿斤。

地下仓常温15℃~18℃,粮食品质保持6年绝对没问题。而房式仓是4年。地下仓保管粮食成本低,基本不用熏蒸,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李新生说,他们已储存5年的8700多吨小麦,今年该轮换了。

在咸阳市下辖的兴平市,记者走进陕西兴平国家粮食储备库,除了门窗拱形的建筑风格外,办公区房顶上用隶书书写的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看就知道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遗产

从办公区下台阶才能到达地下粮仓区,与马腾空粮库大体一样,也是根据地形所开挖的地下仓。该库主任吴梅说,粮库总仓容3.6万吨,其中地下仓19栋仓容2.6万吨,最小的300吨,最大的3000吨,另有2栋高大平房仓。

地下仓能保持准低温状态,对绿色储粮有好处。吴梅饶有兴趣地介绍说,入库的粮食也就第一年熏蒸一下,以后不用再熏蒸,特别适宜存放稻谷和玉米。省级储备可以储存6年再轮换。

兴平储备库张科长向记者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陕西粮科院在兴平库一栋500吨地下仓玉米储存试验,保存7年粮质完好;另一个是今年3月,他们轮换2013年的玉米,客户抓着金灿灿的玉米粒,说还以为是新玉米呢!吴梅说,玉米不好储存,地下粮仓储存玉米最好,如果存小麦都可惜了。

谁来接棒传承

说到传承地下粮仓,不能不提到三个人。一个是前述已提到的张双位,一个是西安西粮实业有限公司马腾空粮库副主任宋晓东,另一个则是在业界有名的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曹万新院长、研究员。说来也巧,三人都毕业于有中国粮食行业黄埔军校之美誉的原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且还是同届,都是1985年毕业。

最早有这个想法的是张双位,他虽有宏图大略,但却苦于没有条件,他和宋晓东一合计,自然想到了曹万新。曹万新所带领的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成立于1965年,是我国粮食行业六大科研院所之一和中国食品领域20大教育和科研机构之一,具有商物粮行业双甲级资质。

2014年秋天,三人在古城西安一拍即合,要像抢救历史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好现有地下粮仓,还要赋予它新的生命,使之发扬光大。

说干就干。在曹万新主持下,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迅速成立了专门班子,抽调精干科研人员,对单仓容量3000~10000吨大型地下粮仓进行了研究设计开发。他们创新思路,为实现地下仓低温储粮,探索设计出了开展绿色储粮技术优化集成设计方案。

粮油市场报记者获悉,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已先后召开两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和相关人员进行探讨,论证大型地下粮仓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多年来的储粮情况总结,地下粮仓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的优良仓型。在推广应用上,地下储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地上粮仓要优越得多。我国丘陵山区、高原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一般都适应建筑地下粮仓。曹万新告诉记者,在我国耕地红线的要求以及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建设地下粮仓有利于节约耕地。

业内专家认为,地下粮仓与平房仓相比,具有造价低,施工快,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省储粮费用,减少储粮损失,节省能源,保质保鲜,减少粮食污染等特点。

亟待拿到身份证

曹万新曾在粮油市场报撰文称:探研地下粮仓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担心造价高,防水防潮不容易解决,经过我们组织10多位各方面专家历时1年多的潜心研究,发现原先想当然推测的问题不存在,实际上地下仓造价比平房仓低20%以上,防水防潮在目前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没什么问题。陪同记者采访的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业务管理部经理、高级工程师梁宇柱说,大型地下粮仓要求仓顶和仓底落差10~20米。仓顶汽车可以开上去,从仓顶进粮,仓底通过自流出粮,通过仓底隧道输送到达汽车。因此可以完全实现进出粮的机械化。进行机械通风、气调储粮、粮情测控等更易于实现,因此更符合现代化粮食仓库的要求。

由于地下粮仓依靠土层来抵御粮食侧压力,因此仓壁承重加固费用大大减少,这是为什么地下仓造价低的主要原因。巧妙利用自然边坡作为仓壁是技术研究的关键。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工程师陈庚称,我们经过研究借鉴煤炭地下仓、公路隧道边坡稳定性等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1000亿斤粮库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退城进郊也在进行,正是改变仓型比例的时机,大型地下仓建设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使我国粮库仓型过渡到各种仓型具有合理比例的局面。

在张双位看来,西安院设计的大型地下粮仓,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就是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没有权威机构来发放通行证

吴梅表示,如果新型地下粮仓技术可行并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她会积极向中储粮申请建设。

据悉,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正在与陕西蓝田县洽谈,在当地建造大型地下粮仓,何时能拿到绿卡并顺利开工,人们将拭目以待!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粮油市场报》2016604A0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