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和小岗村的渊源为何这么深

[ 作者:新华社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7 录入:吴玲香 ]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30多年前,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宏大序幕。425,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下农田、进民家,详细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历史过往。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与小岗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

198211,中央农村工作一号文件首次正式确立包产到户责任制。习近平当时工作所在地正定县却因为老干部的谨慎而没有开展起来。年轻的他看到这是今后农村发展的方向,便偷偷派三个干部到安徽凤阳了解情况。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委最后决定在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乡做试点。一年后,“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

20101,小岗村前任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于报告会前会见了沈浩同志亲属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同年7,他出席反映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沈浩学习。

2014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滁州市市长张祥安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去小岗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回应有机会一定去

《习近平考察小岗村 重温中国改革历程》

春风拂面,麦浪滚滚。425,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令小岗村村民激动万分。习近平走进吴广利和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两户人家,询问家庭成员就业、上学情况,了解他们用临街房屋开办小超市和农家乐的状况。得知游客很多,总书记说:“!农家乐,乐农家。今昔对比,习近平说,改革开放30多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祝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向村干部、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了解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种植品种、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等情况。听了大家介绍情况,总书记说,现在正值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实现丰收,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新华社刊于2016425日)

《习近平回应滁州市长邀请:有机会去》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滁州市长张祥安代表小岗村的农民向总书记发出邀请。习近平说,我也请你向父老乡亲转达问候。我对滁州很有感情,记忆犹新。1978年去搞调查研究,印象很深,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

(新华社刊于201439日)

《习近平出席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首发式》

人民网北京71日电 (记者刘维涛)反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活动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了电影主创人员代表、图书编辑人员代表和沈浩亲属。他强调,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是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学习和宣传的榜样。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沈浩同志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2009116,沈浩因积劳成疾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先进事迹经中央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电影《第一书记》和图书《沈浩日记》,生动地反映了沈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在认真听取电影导演陈国星、图书编辑刘英红、沈浩妻子王晓勤发言后,习近平作了讲话。他指出,沈浩同志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任劳任怨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6年里使小岗村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600元。人民群众需要他,他就留下努力工作,直到把生命交给了小岗村。在沈浩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加强党性锻炼,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性原则、群众观念和优良作风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

习近平指出,电影《第一书记》和图书《沈浩日记》,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进、争优秀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教材,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和阅读,充分发挥沈浩同志的典型示范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学有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参加会见。

李源潮出席电影首映式暨图书首发式。首映式暨首发式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共同主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北京市委、安徽省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干部代表,北京市部分机关干部、村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代表共700多人参加了首映式暨首发式。

(人民网刊于201071日)

《习近平会见沈浩同志亲属和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

新华网北京113日电  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1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了沈浩同志亲属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证书颁发给沈浩同志亲属。回良玉、刘云山、李源潮参加会见。

(新华网刊于2010113日)

没抬腿就怕摔跟头,什么事也干不成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以按手印的方式首创大包干198211日,中央农村工作一号文件首次正式确立包产到户责任制。习近平去正定时,河北省尚未启动,正定县老干部相当谨慎,认为省里没有文件不能搞。习近平看到这是今后农村发展的方向,偷偷派三个干部到安徽凤阳了解情况。回来后,白天调查了解农民的想法,晚上召集几个人放开讨论。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委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在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乡做试点。一年后,该乡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200元增加到400元。1983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

在何玉看来,习近平虽然年轻,但看准的事敢于担当,只要富民,老百姓欢迎的事情,领导应该担当,但当时那个担惊受怕啊……”

在发展商品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怕担风险,还没抬腿就怕摔跟头,那就寸步难行,什么事也干不成;但他也强调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注意在实践中摸索和把握商品生产的规律性,尊重规律,因势利导。概括说就是,字当头,步子稳妥,尊重规律。 (选自《县委大院来了个年轻人——习近平的正定往事》)

(凤凰网刊于2015216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