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农资”是“互联网+农业”的一个分支,发展农业不仅仅只有农产品,还有农产品养料的农资,如何把握大趋势,稳定快速的发展农业,互联网是必行之路。近几年,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随着整个电商主流化的加速,农资电商终于迎来新的突破。在今后的农资电商发展中,有以下四点值得思考:
一 、如何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助力
首先,要以实效为本。信息进村入户的目的是造福农民;在各种信息应用中,要把可交易、可增收的电子商务应用,放在重要位置。其次,在推进涉农电子商务应用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化平台和市场主体的作用。最后,要真正基于市场,才能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
二 、如何通过“农村电商”助力
农民在农村开展的电商,未必都是农业电商。但是,即使是非农产品上行的农村电商,也会对未来的农产品上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由村级点、县级服务中心、县到村的支线物流所构建的农村电商线下支撑体系,以及通过日用品下行对农村人口带来的电商理念和能力的培育,更会对未来的“互联网+农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三 、难点不仅在平台,还在服务体系
开展电商,平台是必需的前提条件。在当前平台多样化的情况下,制订平台策略,成了电商主体在开展实际经营之初就绕不过去的重要抉择和难点所在。然而,“互联网+农资”的短板不仅在于线上产品交易不畅,更在于线下服务体系的欠缺。例如,农药与药品类似,不仅要有产品说明书,还必须因地、因季、因作物制宜,对症下药,而目前的线下农技服务体系还远不能满足农资电商的需求。为此,建议在推进“互联网+农业”时,要高度重视本地化的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部门作为政府部门,应在信息服务、资源对接和服务体系培育上发挥作用,而不仅仅着眼于交易平台。
四 、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因为农资市场涉及公众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所以需要政府履行监管责任,优化环境、保障公平。如何在“互联网+”的新背景下,改变原来不得已的特许经营制、放松市场准入,释放更大的发展动力;同时,如何将市场主体吸收到新的监管体系中,改变原来“一对多”的监管为“多对多”的监管等一系列任务已经提上日程。这当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转型的过程。
农资电商,作为农业电商的组成部分,较之于农产品电商起步较迟。除了有少量农资厂家、农业部门等零星试水农资电商销售外,真正意义上的农资电商应从农资电商平台上线运行算起。支农宝是众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农业全方位平台以及服务系统,深刻贯彻农业全领域,不仅包括农产品,还包括农资、农业信息、专家咨询、生活百货、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支农宝中”专家咨询“和“学政策·找项目”模块的设置,在信息服务、资源对接和服务体系培育上符合大势所趋,满足大众需求,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五谷杂粮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