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玉米结构调整后农民该如何应对

[ 作者:土流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1 录入:吴玲香 ]

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种植上,十三五期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将调减5000万亩以上;收购上,今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改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双重挤压让农民伤透脑筋,不知种什么赚钱?在农业部于4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该方面的问题作出回应。

调了之后农民种什么,如何保证收益,如何推动这项工作?潘文博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靠规划的引导。201511月份农业部制定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调减玉米,主要改种市场需要的大豆、青贮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苜蓿、优质牧草等作物(原文: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各地也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玉米结构。

二是靠政策扶持。调整优化玉米结构需要市场信息的引导,但是更需要的是政策的扶持,这样才能让农民愿意调、调得动、稳得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年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农业部整合了35亿元的资金,重点支持玉米的结构调整,用于镰刀弯地区的粮改饲和粮豆轮作的补助,目的是让改种青贮玉米也好、改种大豆也好、改种饲草也好,这些作物的收益与过去种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

三是靠指导服务。农业部已经组织专家制定了分区域、分作物的技术方案,引导农民科学安排种植结构,同时也指导各地落实好替代作物的种子、配套的机具等物资,搞好余缺调剂,保证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玉米改种大豆之后可能出现的除草剂带来的药害问题,我们已经组织了植保专家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方案,筛选了替代的药剂品种,确保后茬作物生产的安全。

四是靠示范引导。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重点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引导作用,率先推广结构调整的技术模式。

对于部分农民来说,玉米结构调整是个完全陌生的词,也不了解库存高企的概念和玉米国际价格行情,但市场价格以及少种玉米的要求摆在面前,只有依据顶层设计和地方政策引导,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尽早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土流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