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健康中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伍锦棠提出,“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值得推广。目前该模式在各地有所探索,但依然需要顶层设计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伍锦棠认为,目前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只是解决了老人的看护和衣食温饱问题。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其次是部分养老机构与附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方式较为简便,只限于对危重病养老人员送转医院,缺乏一般日常的护理治疗能力。许多养老机构没有专业护理治疗人员,兼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治疗需求。
伍锦棠指出,要加快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开展专业医疗养老服务,顺应老年人养老医疗需求。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相互衔接的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分级设置专业护理院、生活协助护理院、临终关怀护理院,从而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伍锦棠建议,将有条件的医院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床位,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设置医疗机构。同时,将符合医保条件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使得养老机构收养人员中的参保人员在定点的养老机构所设的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医疗保险规定来支付。
伍锦棠认为,要建立养老医护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探索“医养结合”新途径。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加大对养老行业医护人员的职业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及实训基地的投入,补齐护理队伍建设短板,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归属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江门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