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

[ 作者:郭永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9-19 录入:王惠敏 ]

近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下称《规划》)。批复指出,通过实施《规划》,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将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2021—2030年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里?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9月16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对此做出了解读。

郭永田表示,高标准农田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国家标准实施的重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一个“高”是高在农田质量的高上。高标准农田是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模适度,水路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备,土地比较肥沃,与现代农业生产条件相适应。

第二个“高”是产出能力高。从各地的实践看,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一般能提高10%到20%的产能,也就是100公斤左右的产能。“群众也经常说,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第三个“高”是抗灾能力高。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由于设施条件大幅度改善,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稳产高产,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一般年景多增产。郭永田说,前一段时间“烟花”台风对东部一些省份在短时间内带来强降雨,有的地方农田积水短时间内淹到60厘米以上,但是高标准农田一般在一到两天之内,迅速就把农田里面的积水排干净了。一般的农田一般是3到5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样就容易形成灾害,对庄稼生长就造成影响了。“今年,西北一些地方还遭受了长时间的持续干旱。调查发现,在西北地区遭受干旱的受灾面积里,高标准农田的占比较非高标准农田的低20个百分点。所以,它的抗灾减灾能力是高的。”

第四个“高”是资源利用效率高。郭永田表示,高标准农田通过集中连片建设以后,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规模效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标准农田节水、节肥、节药、节人工成效明显,很好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据介绍,到去年底,全国已经建成了8亿亩高标准农田,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那么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效?郭永田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很好地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同时,加快了农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机械化水平比一般非项目区要高15-20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规模经营流转率一般比非项目区要高30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新型经营主体占比比非项目区要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高标准农田也很好促进了农民增收。从节本、增效两个方面看,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般人均增收在500元以上。高标准农田通过地块整治、沟渠配套、节水灌溉、林网建设和集成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等措施,调整优化了农田生态的格局,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率,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会上,郭永田还谈到了目前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和修复情况时,他表示黑土地是我国最珍贵的耕地资源,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工程,是一项重要任务。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黑土地保护工作。在东北地区继续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耕地质量。此外,启动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今年6月份,经国务院同意,7部门已经印发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统筹各方面政策,持续推进黑土地的保护工作。在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统一布局下,也将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确保耕地地力提升,防止进一步退化。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司司长;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红星新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