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重点阐述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看法。
提速度。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积贫积弱,人民一贫如洗;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7.7亿。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中国人民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从2012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关心、布局指导贯穿脱贫攻坚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间节点。今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政府宣布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至此,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宣告历史性解决。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也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的国家。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直接加速了全球减贫进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评价道:“在消除贫困领域,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添信心。“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除了造福本国人民,中国脱贫攻坚更是给世界带来“中国减贫方案”,提振了世界各国的减贫信心。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他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记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建立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六大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我们以新思想新观念引领扶贫工作,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保障了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多措并举,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了从“输血式”减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型。今天的中国,8亿多农村人口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些巨大的成就为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开展脱贫攻坚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理贫困的可借鉴范本,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增助力。当前,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原本贫困弱势的群体更加雪上加霜。据世界银行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赤贫人数将比2019年多出4千万至6千万人。“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习近平表示:“我们既为11亿人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然在挨饿而深为担忧。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推进国家减贫合作,习近平不遗余力。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最大规模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约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疫情后,习近平宣布了一系列促进全球抗疫、减贫与发展合作的新举措,持之以恒地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作出贡献。
贫困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让我们携手同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学习强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