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之美,美在依山陡峭,鳞次栉比,宏大壮观的吊脚楼群;苗寨之游,游之乐在于您亲自体验了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奥妙无穷的苗族原生态文化。当您走进苗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群、精品的客栈、街坊、酒坊、传统的服饰、银饰、蜡染、古法造纸、祭祀等融为一体的千年苗族文化内涵,到苗寨,您可以亲身感受到源远流长的非遗民族文化与原汁原味的苗族匠心精神。
一年四季,春耕秋收,正逢农耕捕(田)鱼之时,田中之鱼,食稻穗,吃田间杂草,以致身肥肉嫩。捕鱼烹享,味美生津,酸汤鱼,苗寨人待客首选。苗寨人逢席必鱼,这也是喜迎农耕丰收的象征。为了丰富游客苗寨之行,体验苗寨农耕乐趣和精神文化生活,景区“嘎歌西江”为游客们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苗寨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农田捕鱼:
旅游之趣,捕鱼之乐! 农田捕鱼,让游客学会使用 苗家古老的捕鱼道具、穿长 筒防水鞋,手持鱼篓,体验 苗寨农田捕鱼乐趣。
苗家柴火宴:
苗家柴火宴活动,是让游客亲身体验感受农家传统土灶台烹饪的乐趣,感受农家淳朴友善的民风及幸福的农家记忆。
制作酸汤:
苗家人的饮食主要以酸汤为主。“酸汤”在黔东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的民谣。酸汤的制作主要分为毛辣酸、米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酸纯味正,是苗寨代表性锅汤美食。
木槌糍粑:
“打糍粑”是苗族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打糍粑不仅是苗族美食的代表,也是苗家人在大小节日、修建新房、婚嫁、招待宾客必不可少的美食内容。用“糍粑”点辍,胜过鸡鸭鱼肉的独特情节美食。
蜡染:
“蜡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手工艺之一,感受民间蜡染艺术的魅力,体会蜡染作品的独特美,体验制作蜡染的乐趣。
刺绣:
“刺绣织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工艺,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记载着苗族历史的文化、生活的展示、情感的表达。
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是以古法手工造纸即石桥村寨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开始沿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银饰制作:
“银饰制作”,苗族银饰主要以家庭作坊内手工操作完成,可根据不同的纹样、大小、厚薄来敲捶、拉丝雕刻、焊接制作打造。苗族女孩子的银饰嫁妆都出自于苗家汉子手工高艺制作,他们的银饰打造巧夺天工。
穿苗族服装:
苗族服饰多姿多彩,每一件服饰铭载着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为了丰富来旅游群体的朋友们,营造良好的娱乐氛围。晚上的时候让朋友们感受苗寨的风情习俗,手拿火把一起点燃篝火,并在晚会中品尝满盛情怀的夜晚啤酒,让客们的苗寨之行尽醉尽美!借助篝火晚会,当中穿插烧烤、苗阿妹舞蹈活动的晚会,手拉着手,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尽情的狂欢!尽情的陶醉!
学苗歌学苗舞:
“学唱苗歌、学跳苗舞”是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唱歌跳舞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一种表达方式,通常以对唱情歌或展示芦笙舞的技巧去赢得姑娘们的芳心。在黔东南苗族当地流传着“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的民谣言传至今!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有1400多户,6000多人,故称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走进贵州苗疆圣地——西江千户苗寨,感受与体验丰富多彩的苗族原生态文化活动,必将让您的旅行增添一份惊喜和收获,让您的苗寨之行终身难忘!
(作者地址: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