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未来现代农业之路怎么走?

[ 作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3 录入:吴玲香 ]

近日,省农委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划》。今后,适度规模经营、产业融合及农村集体资产均将成为扶持发展的重点。根据《规划》,我省计划到2020年实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50%,家庭农场达到1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8万个,并力争实现省内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新型主体受扶持

近年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等词汇已不再新鲜,集成化、高质化发展将成未来农业方向。此次《规划》提出,各地要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新型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自己亦可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等方式,积极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

未来,我省将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涉农项目,同时进一步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设和经营进行规范管理。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将被作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我省将力争到2020年培育20万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

推进社会化服务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的支持,这就要求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进一步跟上,以培育出合作性服务组织、服务型农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农垦、供销社更要发挥主渠道优势,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服务。

打造出好的生产者、高质量的服务体系,还要在加工和流通环节上做好链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必不可少。下一步,我省将以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梯次利用、打造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城市社区设立现货农产品直销网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带动农业产业的联动发展,并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三变”改革促增收

近年来,各地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推进“三变”改革,促农增收。下一阶段,我省将继续鼓励和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等开展合作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农民意愿,以承包地入股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托营等方式发展。

为扶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我省还将积极搭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和监管平台,力争到2020年,实现乡镇产权交易服务站点全覆盖,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资产评估、法律服务、产权经纪、项目推介、抵押融资等服务。

“三变”改革将继续深化推进,各地将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三资”,对尚未承包到户、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耕地、林地、园地、“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水面等资源进一步清查核实,评估作价入股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让农民可以按股比获得收益分红。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还可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甚至自有的大中型农机具、技术、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投资入股经营主体、获得分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17-06-3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