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留惠民资金6万多次,每一次都小心而“克制”,最少的一笔两毛七分钱——陈刚自以为设计了一个隐蔽而精巧的“局”,却终究没能从中走出。(人民网,5月26日电)
“雁过拔毛”式的贪腐虽然对群众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会使党的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党中央提出了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的就是给群众建立一支形象好、信得过、给群众办实事的干部队伍。身为人民最基层的公仆就应该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做一名群众信得过的干部。
我们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会挖空心思,利用微权从经手的资金、项目中“吃一点、拿一点、要一点”。是因为一是他们贪腐次数多,但是单次贪腐“胃口”不大,案值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引不起各级各部门注意;二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触角最多就延伸至村民委员会,对村其他干部、村民小组监督几乎是盲区;三是各级民生款项发放部门只管发钱,不管钱物发到哪里去了;四是款物案值低,处分不容易到位;五是涉案人员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小贪行为伤害群众感情,但群众怕报复,不敢举报;六是信息不对称,上面有什么款项要发放,最基层群众不知情;七是微贪们贪婪成性,破罐子破摔,根本不怕打击。由此可见,对基层干部的监管教育是不能少的。
笔者认为:要杜绝“雁过拔毛”的现象,首先要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纠正有的基层干部在认识上的错误。组织他们多学习政治理论喝法律法规知识,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其次是要完善相关制度。一要完善惠民资金管理体制;二要完善基层干部管理制度。再是要加强监管和惩处。基层要贯彻落实好“两个责任”,党委要负主体责任,纪委要负监督责任,除了直接打击村组干部违法腐败、加大村务公开、有效震慑人心外,也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县乡危改金监管和审核部门及人员的监管不力,如故意的监管放水、沆瀣一气等进行严肃追责问效。最后还要加大宣传与举报力度。要加大便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宣传,推广多渠道的监督举报方式。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