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不仅被抓了个现行丢了脸,更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那份真心。(5月21日 新华社)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这注定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困难的上坡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重任当前,更需要“实”字挺立,携手同行。
从思想认识上“实起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信念坚定、知行合一,方能扛起脱贫攻坚之责。面对考核,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查找问题弥补不足完善工作,而是如何应付检查、蒙混过关。干部“装儿子”扶贫不仅是演技问题,更折射出思想认识不严不实。因此,要把这种应付心思泯灭在萌芽状态,就得从思想认识上“实起来”。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能得过且过、消极应对。面对扶贫路上的种种困难,无论是贫困户还是挂钩帮扶干部,更需要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志气。只有自身转变观念,敢于正视问题直面困难,才能跨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步。要牢固树立实干精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从督查问责上“实起来”。督查巡查和追究问责是确保扶贫效果的有效办法,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工作更要做到实事求是,从源头上严起来。要在“严、准、实”上下功夫,通过“督查、通报、约谈、问责”等形式,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实、做精、做准。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半点水分,在督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假脱贫”、“数字脱贫”、疲于应付等问题,应立即按规定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把责任压实压透,要用“严”的方式,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准落实。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