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精准发力,快查严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挥霍浪费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搞假扶贫、数字脱贫的,要坚决问责,为全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纪律保障。(纪检监察网)
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都要摘帽,这是 “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无疑也是一场攻坚战。众所周知,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尽快补上这个短板,就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这也意味着对扶贫脱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精准脱贫,是关系我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关键战役。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地方干部没有真正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没有真正用心去琢磨如何发展地方经济,提高贫困群体的实际收入,而是忙于在办公室填表格、编数字,这严重违背中央扶贫的有关精神,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坚决治理。为此,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便成为了重点工作中的关键点。
怎样才能严防虚假脱贫和数字脱贫?笔者认为用好这“三招”。
第一招要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中央在扶贫领域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是逐年增长,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因此,精准地使用好这些钱,加强对各类扶贫、涉农资金的整合,同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防止扶贫资金使用乱象,这些对实现今年的脱贫目标至关重要。
第二招要把脱贫攻坚和全面从严治党有效结合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贫困地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贫困危害性的认识,努力提高扶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同时对扶贫领域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心慈手软。越是落后的地区,越要注重反腐败。
第三招要把中央脱贫攻坚的精神实质和各地贫困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各地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灵活有效的落实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形式主义地落实中央扶贫政策。扶贫最重要的是要扶真贫、真扶贫。各级干部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切实到一线去,到贫困群众中去,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情况、致贫原因、真正需求,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与措施,把中央的扶贫精神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式上落实,实质上落空。
防止脱贫工作弄虚作假、华而不实、搞数字游戏,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尽职责。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我们的扶贫脱贫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称道,实现预定的目标。
(作者址地: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