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本应该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但刘增超为了发展自己的养猪场,向扶贫资金伸手,侵害了群众利益。(中国纪检监察报4.30)
笔者认为,“脱贫攻坚”是我党立下的“军令状”,是时代的召唤,是历史的选择,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梦想与追求,凝聚着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厚爱,是功在当代、利在百世的民生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必须以实现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为己任;必须时刻心怀百姓、情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必须清正廉洁,为党为祖国为人民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绝不能像“刘增超”式的扶贫现状,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群众的利益上,并且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岂能儿戏呢?
常言道:“军中无戏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脱贫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说到就要做到,还得做好,让百姓满意、信服。所以脱贫攻坚是当前形势下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必须兑现的“军令状”。绝不能拿“脱贫攻坚”当儿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不忘初心,经受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彰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各党员干部把握好“总开关”的阀门,读懂党和人民的要求,及时把党的精神送到群众身边,宣传党的好政策,传递脱贫致富的好声音,倾听民声、体察民意、知悉民情,为脱贫致富,共筑“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传递好党的好声音,扮演好“传话筒”角色。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真实需求。脱贫攻坚的广大党员干部身在基层,心也要下到基层;身在一线,心也要在一线穿行,身体力行、尽职尽责给群众当福星,为群众谋福祉,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需群众之所需、对脱贫群众做详细的调查和摸底,找准致贫症结,因病施策、帮助脱贫群众拨穷根、谋出路,找到一条脱离贫困的路,找到一条走向致富的路,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脱贫攻坚”工程要经得住时间的沉淀,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唯有实干才能经得起检验,唯有实干,才能真正诠释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党员干部要做到务求实效,一颗钉子一个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杆秤挂一个砣。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好事、难事。仔细为脱贫群众“把把脉”,弄清病根,对症下药,使缓病早治,急病下猛药,药到病除。为民办事讲究“实干”。“实干是实干家的通行证,空谈是空谈者的墓志铭”。只有实干才能开辟百姓认可之道路,只有实干才能建立功勋之捷径,只有实干才能收获丰盈充实的人生,只有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掌声。
强化脱贫监管,必须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切实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领导干部帮扶责任,抓好督查、督导和问责。对扶贫玩花样、耍把戏,采取敷衍应付、搞数字脱贫、啃食群众利益的,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绝不姑息手软。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立愚公志,思百姓苦,谋民之策”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以实现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为己任;时刻心怀百姓,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办好事、难事,脱贫攻坚战役才能彻底斩断“穷根”,让脱贫见实效,才能开出“幸福花”。
(作者单位:合江县先滩镇中心小学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