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的朋友圈里一波一波的脱贫攻坚,有些干部下乡给联系贫困户送个明白卡、帮扶包,赶紧摆好pose来一张,发到朋友圈广而告之,这也算是参与脱贫攻坚了。
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但绝不是耍花架子。干部在公共场合一举一动都代表政府形象,来不得半点作秀,老百姓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笔者一同事联系的一户贫困户,一个老年人外加一个长年在外漂泊,连国家发给的低保到年底都会取走90%的儿子,老人独居深山,患脚疾不便上街买米买菜,同事趟河翻山送大米、牛奶、蛋糕,陪老人唠嗑,好家伙,老人那个感激啊,一再要求村两委给姑娘送锦旗,那种自豪那种满足那种成就感,只有沉得下去的干部才能体会到。
首先,要“土气做人”。一些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进入机关门的青年干部下基层见到群众,除了日常寒暄,不知道该说点啥,或者说的东西让群众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些干部下村,还穿裙子,带跟鞋,鞋子舍不得沾泥巴,贫困户的凳子坐不下去,说话要打打官腔,四不像。基层干部要学会把政策像跟群众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一个月抽上一两天参与生产劳动,在参与之中顺带宣传政策,事半功倍,有何不可呢?
其次,要“土气做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下基层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要动不动就一个电话通知张三李四在家里候着,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绝大多数的时间为了抓生产都特别忙,怎么忍心又让老百姓来来回回的折腾?怎么不能深入田间地头去听社情民意、去做调查研究?别怕鞋子脏,沾沾泥巴,更能“接地气”,也别怕费时间,下了功夫做的事是经得起检验的。
最后,要“土得动人”。纵然,部分老百姓因为知识阅历、小农意识的局限,有时候表达诉求的方式方法过激,作为基层干部若是针锋相对,事情自然棘手,干部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去理解,“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一个真正为群众干事的干部是不会做错事的,干部所作所为自然会有历史和人民来检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走了,你种的花儿开会开”,动人之处自然动人。
土地是生存的根本,“土”是基层干部的食粮,有了粮食基层干部才能成长。
(作者单位:武圣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