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凰岗镇辖内有一座危桥,村民称会随时坍塌。4月21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和县水利局联系并反映情况时,遭多部门推诿,其中一名建设管理股股长竟称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2017年4月23日央广网)
凰岗镇的危桥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但笔者认为,比起危桥来,更危险的是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排除危桥的险情容易,而排除“为官不为”的惰政思维和官僚作风需要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决心。
履职尽责是对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下乡是基层干部的本分。当一座危桥时刻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的时候,作为直接责任部门的建设管理股股长却以“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为由逃避职责。要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夺得最后胜利,几万人徒步走了二万五千里,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一辆破旧自行车骑遍了兰考大地。
在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的今天,出行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公车有县城通农村的客车、出租车,也许局长、股长们还有私家车。为了履行职责、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何非公车不坐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面子”思想在作怪,,坐普通老百姓坐的公交车觉得自己“掉了身价”,没有“面子”,没有过去上下班有公车接送、不论走到那里都公车来公车往的那种“耀武扬威”的风光和“高人一等”的感觉;不外乎“官念”沉重,不能正确用权,高高在上,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根本没把险情当一回事;不外乎一些地方在公车改革中“跑偏”,把车补变成 “福利”,让那些经常下乡、花费多的干部反而觉得吃亏,导致“干得越少,赚得越多”,从而使少数人打起了车补的“小算盘”,滋生出了不想做事、不想下乡的想法。
“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凸显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牢,忘记了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凸显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些干部仍存在官僚主义和享乐思想,把个人利益放在群众利益前面,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图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下乡喜欢搞迎来送往那一套,走马观花,习惯于“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消除干部的惰政思维,最关键的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对标先进,树牢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