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主导区域全域旅游规划在发展观念上要转变,既要关注传统旅游资源和项目,更要关注广阔的乡村田园区域,而判断区域全域旅游未来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有一条:有多少村落通过参与旅游脱贫致富了,有多少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奔上小康了,乡村田园特色产业通过旅游价值是否翻倍了。基于此,建议全域旅游可实施乡旅田园文创综合体示范工程。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瞬时间,“田园综合体”一词被广泛热议,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来看,“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具体到每个区域来讲,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些许定语,以便更为符合区域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乡旅文创田园综合体”工程。
“乡旅文创田园综合体”,其重点在于乡村田园生态系统的重构,这个“生态系统重构”包括村庄建设格局生态系统、田园产业生产生态系统、聚落乡贤文化生态系统、精神风貌生活生态系统的重构。所谓“重构”不是简单的复原或重建,而是既要立足传统,更要适应现代语境,同时面向市场。
1.村庄建设格局生态系统的重构——“让农村更像农村”
只要现有村落聚落已经具有超过百年的时间,我们就会发现村落在选址建设时,我们的老祖先一定会有一些说法的,所谓风水不能简单被定义为迷信,而是对舒适生活环境的选择。对于这样的村落,我们就要尊重村庄的原有肌理,尊重聚落民居格局,同时又要结合现代生活质量追求进行改造:把已经封存的农耕农具、生活用品请回家里转变为装饰品,耕犁、锄头、老井、扫帚、……一切都那样自然;把将阴暗的小窗改为玻璃大床,让阳关直接照进卧室;将封闭掩饰的院墙替换为花墙绿植强;将硬质不合理的排水口渠道广场恢复原有生态格局;做好水电通信的基础完善。
2.精神风貌生活系统的重构——“让农民过上农民生活”
乡村区域全域的农村要找回农村的生活。赶庙会、贴春联、唱大戏、拜大年……,不要让百姓总打麻将。
3.田园产业生态系统的重构——“用互联网武装传统产业”
利用优势杂粮杂果花卉等产业基础良好,而且品质极好,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引擎,实施“互联网+一二三产融合”。引入淘宝、京东、顺丰、三只松鼠等多家电商企业,成立电商协会,建设电商基地。围本地特色产品资源,开发农特、花卉、文创和民俗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所有产品按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销售与体验。组织引导本地农民参与到电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动农民增收。
打造的杂粮电商村、民俗文化村……,建设油坊、染坊、磨坊等手工艺作坊和场景再现。
4.聚落乡贤文化生态系统——“倡导新乡贤文化系统的建设”
传统聚落中乡贤文化对于村落的自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重视村落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发育,需要知识群体的介人,需要提升人的知识和文化综合素质,其根本在于人的重塑。
青山绿水、朴素自然的村庄,在这里,可以享受夜晚皎洁的月光、漫天的星斗,可以聆听蛙鸣鸟叫。但回归乡村,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今天的乡村,必定是融入城市与科技的元素,古朴的村庄通过互联网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在这里用最先进的网络交易方式与外部的市场产生链接,用线上线下融合,打通乡村新链接。这样的村庄,客栈、民宿、民俗体验、乡村生活,这样的天地间,成为人们来了还想再来的心灵家园。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乡野少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