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北管理区宇宙营乡原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付东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国家农业补贴资金且金额较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涉嫌犯罪,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连日来,这一消息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中新网,4月25日)
在很多人看来,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巨贪肯定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官。殊不知,近些年来,官位不及“七品芝麻官”大的科级、股级干部频现大盗之举,“小人物”已俨然成为各类贪腐大案的“主角”。他们是最底层的科级官员,一些人甚至连官员都算不上——如股长、“村官”、部委里最底层的收发员、车队甚至清洁队小领导等,而他们的表现也绝不逊色。据《南方周末》资料显示:自2001年以来的10年间,在媒体视野出现、涉案金额上千万元的贪污腐败案例中,科级和科级以下官员至少有17个。这17个腐败官员中,有13个作案在2008年以后,其中6个涉案金额近亿元或上亿元。由此可见,小官巨贪正呈现上升势头。
2011年11月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并下达死刑执行命令,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被媒体称为“土地奶奶”疯狂敛财1亿多元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女贪官罗亚平,在沈阳市被执行死刑。正是这个正科级女官员,握有黄金地段土地征用和审批权,敢于对包括自己上司在内的官员吼叫:“是我弄来的钱给你们开支的,你们都是我养活的,没有我来赚钱,你们只能去喝西北风”。
由“小官大贪”案件样本来看,猛刮反腐“风暴”不可缺,只有这样才能把贪官减少、肃清,但是,治本的力度必须同时加大。
一者,要约束“一把手”的权力,不论是县委书记、县长,还是局长,不论是检察官,还是村官,不论是国企经理,还是普通职员,谁接近权力,就要严格约束、监督,防止“一把手”一手遮天,在“我的地盘上”擅自决定一切;二者,不论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只要掌握公共资源,就要盯死看牢,否则,就会成为贪官寻租的筹码;三者,资源垄断现象必须打破,按市场规律运行,否则,垄断可能成为贪官寻租的机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