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4月20日电(记者徐海涛)为“帮助”一贫困农户达到脱贫标准,安徽宿州市村干部王西军竟然填写脱贫调查表“造假”,王西军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017年4月20日,中国新闻网)
当前脱贫工作正处在“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致贫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可以说一千个村子就有一千种情况,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本细账。“精准扶贫”的意义更加凸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还需下一番“绣花”功夫”。至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但是,也出现了一批害群之马,目前,安徽省纪委就通报了七起扶贫领域的腐败典型案例,那么怎样才能做真扶贫、脱真贫,在扶贫领域体现出我们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让扶贫干部不能腐。对扶贫干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到精准退出,对负责每个环节的干部建立档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哪位干部的责,并且从严从重处理在扶贫领域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
二是建立监督机制,让扶贫干部不敢腐。让纪委的监督贯穿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等各个环节,真正使扶贫工作的相关人员不敢腐。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让扶贫干部不想腐。对在扶贫领域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先进事迹进行通报表扬,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上优先考虑,解决扶贫干部工作上、思想上的后顾之忧,真正让扶贫干部不想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