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修好脱贫发动机 激发脱贫内动力

[ 作者:刘翠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1 录入:吴玲香 ]

在一次对贫困群众的走访中,我们问道:“你身体健康,为什么不自己做点产业,养牲畜、做种植,有什么困难吗?”一位贫困群众回答我们说:“我只读了小学一年级,没有技术,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尴尬场景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并不是个例,其它地方也有发生。

“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存在着‘跑死县干部、累死乡干部、闲死贫困户’的状况,你们觉得正常吗?”前不久白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松吉尼玛的话引得台下听众阵阵大笑。笑过之后,有人低头沉思。这种“钓鱼的不急,背胡娄的急”的状况背后,反应出了贫困群众的思想贫困问题。

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在扶贫道路上一些贫困群众在获得政策强力支持的同时,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如果任由这种思想蔓延,脱贫攻坚将变得更加困难,而脱贫后返贫则如雨后春笋。如何摆脱这种坐等“天上掉馅饼”的思想怪圈,甩掉他们身上“刘阿斗”的影子,关键就要解决思想问题,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从被动消极脱贫向积极主动脱贫转变。

如果把贫困群众的脱贫比作一辆奔驰的跑车,那贫困群众的思想就是这辆脱贫跑车的发动机,要让这辆脱贫跑车保持高速前进,就必须要把握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机这个关键。要从贫困群众思想下手,认真查找思想贫困的原因,把好脉,找准病根子,依病开方,彻底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的问题。

把好脉,就是要理清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的内在原因。是他们真心甘于贫穷,还是认为脱贫致富遥不可及;是他们害怕失败,还是已经习惯于懒惰依赖;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存在缺陷,还是群众心存疑惑没有信心,只有把好脉才能开好方。

开好方,就是要给出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的办法。扶贫党员干部要和贫困群众常沟通,常交流,了解掌握不同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的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指导,精确诊治思想顽疾,只有开好方才能彻底解决思想贫困的问题。

修好脱贫“发动机”,激发脱贫内动力,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我们不仅要做好物质扶贫,更要做好思想扶贫。送志气、送信心是我们扶贫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贫先富。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档案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