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穷乡出富官,小官成巨贪的根源在哪

[ 作者:王国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1 录入:19 ]

于集乡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1.8万人口,3.95万亩耕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可就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的穷乡镇,却出现了一位“千万元”级别的贪官。他就是于集乡原党委书记、乡长刘传银。任职10年,他利用职权侵吞各类公款823万余元,另有1082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2017年4月19日《检察日报》)

就我国当前来说,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的乡,自然应该算是穷乡镇了;可作为乡党委书记、乡长的刘传银,却在10年任期中利用职权通过侵吞各类公款等手段,聚敛钱财竟达1905万元。同样,正在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处长赵德汉在高官云集的国家部委里,也仅能算是一个小官;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官,居然在任处长的短短几年内,收受贿赂就超过了2.3亿元。人们不禁要问,这穷乡出富官、小官成巨贪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若按他们自己的说法,要么是“想给女儿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要么是“因为穷怕了”,反正都是一些非常奇葩的原因和理由。而官方和民众更多地则认为,是官员理念信念、宗旨意识出了问题,以及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可在笔者看来,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权力的制衡机制上。

其实,对于权力的运用,相关党规党纪、法律法规中,都做了明确规定和阐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政府依法行政。可事实上,在一些地方、部门或者单位,民主集中制成了“集中民主制”,依法行政成了“依权行政”,让党和政府的权力制衡机制成了形式和摆设。

还拿《人民的名义》中的剧情举例,为了平息因大风厂拆迁和股权纠纷引发的群体事件,李达康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上,竟在未对赵东来局长的异议进行充分讨论,以及动用政府资金为企业垫付安置费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征求意见的情况下,以“一把手”的身份宣布由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和光明区政府各拿出2000万、1000万和1500万用来“花钱买安定”,并以一周为限否则就主动辞职而对各出资单位领导进行威逼。据此不难看出,民主集中制在李达康书记这儿顶多是个形式罢了。

话又说回来了,民主集中制这种权力制衡机制在李达康书记这儿至少还讲个形式;而在个别单位,尤其是个别基层单位,就连这种形式都省了,直接成了摆设。于集乡党委书记、乡长刘传银,动用大笔财政资金不按规定召开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不说,还直接让乡财政所长用大笔公款为自己购房。笔者相信,像刘传银这样的基层单位“一把手”绝非仅他一人。

其实,如果说赵德汉、刘传银之流滥用手中权力是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也不尽然。他们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确实表现出了对党纪国法的不敬;可“畏”应该还是有的,否则的话,家里放着两个多亿的人民币却不敢用一分、装修豪华的高档住宅却不敢住一天,又作何解释?

所以,为了让权力制衡机制落在实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违纪违法行为要抓早抓小,充分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尽量避免党员干部由违纪演化成违法、将“苍蝇”养成“老虎”。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