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青海日报》等媒体经常看见全省各级党组织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驻村任职干部在基层真抓实干,造福农民群众,改善农村落后面貌,赢得了群众信任,树立了党组织的威信。我们不禁要大声为这些“第一书记”喝个彩,并从身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中得到启发:实现中国梦,实现精准脱贫,希望就在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脚下。(4月11日凤凰网)
为解决701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发出了精准扶贫的号召,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各级党委政府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从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到下派第一书记选好“领头羊”,再到选优配强班子夯实“战斗堡垒”,可没少花心思、少费功夫。“帮钱帮物,不如帮强一个好支部。”选拔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直接为农村发展注入智力与活力,既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机关干部特别是部分年轻干部经受实践磨炼的大好机会,可谓一举两得。成千上万的第一书记深入田野乡间访贫问苦、排忧解难,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而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之下,去年全国共有超过1000万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充分反映出中央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问题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曾经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第一书记“官”虽小,但是却责任重大,切不可成为“花瓶摆设”。必须要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切实肩负起建强基层组织、改变农村面貌、帮助群众致富的光荣使命。
笔者认为,作为第一书记必须以上率下,勇担责任、敢于负责,履行好“两个责任”。一是担当支部党建责任。党建是拳头,是发展的火车头。要抓好村党支部建设,打牢党建基础,强化班子建设,带好党员队伍,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带领农村发展的钢铁堡垒。二是担当村两委班子建设责任。村两委是抓手,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各种各样的矛盾,形形色色的问题,都得依靠村两委用心出力、真情化解,必须把村两委建设成为村民事务处理的集中地。因此,第一书记务必抓好党建责任、村两委建设责任这“两个责任”,不断把能人、好人、富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化解矛盾水平高的人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切实以党建促发展,抓好班子谋发展。
第一书记肩负带领全村发展的重大责任,必须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把心留在农村、把根扎在农村,不怕苦、不怕累,心里揣着一本明白账,肩上扛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但要带着方针政策、生产技术、致富良方等深入基层,更要带着对老百姓深厚的感情到田间、到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讲村民想讲的话,做村民想做的事,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天,挤在一个炕上唠嗑,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情帮助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解困人,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凝聚起全体村民的干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阔天地之中施展自己的优秀才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观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