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防止一天九陪更须转变官念

[ 作者:杜才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05 录入:吴玲香 ]

某县县长:曾一天接待9拨领导 结果谁都没陪好(4月3日中国青年网)

在党的工作方法中,有“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检查考核”等多种方式,一天中,或有若干批次的上级考察、督查、检查、视察、报道的领导到县市区,将上下联系起来,推动整个面上的工作进程。

“一天九陪”,还确有其事。据报道,中部某县一位王县长有过记录,曾经“一天接待九拨领导”。“有督查组、调研组、检查组、考察组、采访组……各级来的都有,县委书记又赶巧外出开会,我不得不陪”王县长说。如果每一批次的上级来人,县市区长都要到场,的确是个苦差事。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八项规定”第二条就明确规定:“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也就是说,上级领导干部轻车简从下基层已成常态,地方上也相应减少了陪同和接待,这样的好规定,重在坚持、重在落实。

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来人了,地方上还是需要领导干部接洽陪同或者接受检查,也是工作需要,但派谁去,是个工作安排,不一定每一次非得安排县长、书记去接待、去汇报工作,否则,非把主要领导累坏不可。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在地方上,县长、书记的工作事项很多、要求很高,需要专心致志抓落实、出成绩。而一天内接待九拨人,不仅谁都陪不好,而且还影响到本职工作的开展,陪同挤占了“八小时”工作时间,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工作,的确有所不妥。

县长“一天九陪”“层层陪同”现象,不仅在中部某县发生,而且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其实质是“官念不正”的现实反应。在一些地方干部的观念里,“不把领导陪好,顶上乌纱不保”,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把上级领导陪好,说不定在检查后会给本县难堪,影响主要领导仕途;或者认为主要领导不去,就会被认为是不重视上级领导,会给自己“穿小鞋”,影响自己“上升”渠道等等。总之,县长趋之若鹜的陪同,其背后还是“官念”有问题。

官出政绩、政绩出官,是领导干部能够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一天九陪”“层层陪同”是“官念不正”产生的不正常现象,必须要予以遏止。笔者以为,一要靠各级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减少陪同、接待等影响党风民风的不正之风蔓延;二要靠上级领导严格执行规定,对地方领导谁来汇报工作、谁来陪,要有明确要求,不能助长地方上的错误“官念”;三要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严格贯彻“八项规定”,制定上级来人来客接待办法,将接待任务分别安排给不同的分管领导,分散接待任务,给县市区主要领导留够充足的工作时间、思考时间;四要靠严格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要以政绩实绩说话,不因党政干部陪同次数多、形象分高而提拔重用,以彻底扭转地方干部的“不正官念”。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