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让权力寻租为脱贫致富添堵

[ 作者:季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7 录入:19 ]

近段时间,某地村长利用扶贫中的权力胁迫本村贫困妇女的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这一起孤立的个案,虽然主要是村干部个人品质问题导致,此案件所暴露出来的扶贫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沉思。(新华网,3月23日)

在各级干部都举全力为全面脱贫而砥砺奋进的当下,一些基层干部或者说是村干部,在思想和行为上不但不给力,反而还动起了歪心,企图借力于脱贫攻坚的“大势”,满足个人的无限私欲。就拿本案来说,某地村长利用权力胁迫贫困妇女一事,就是典型的权力寻租现象,当引起高度重视。

“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村干部虽说职位不高、权力不重,但再怎样也是个“官儿”,在百姓眼中,他们更是当地的“父母官”。既然当上了村长、支书、主任等,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地方百姓的疾苦作主,替百姓的困难分忧。尤其是在脱贫攻坚“背水一战”的紧要关头,更松不得、乱不得、退不得。

当然,透过村干部用权力寻租的现象,我们更应该多关注一下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一方面,村干部队伍的人员组成,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良莠难辨。有的是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水平的村民,有的是年近花甲的留守老人,有的还有可能是当地的“地霸”或者“土皇帝”,利用家庭势力、黑恶势力等手段当选为当地的父母官,等等,诸多原因都导致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较弱、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偏低等情况。

另一方面,虽说村干部也经常参与一些会议及相关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使服务意识和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但与现实生活中百姓的要求和企盼往往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况且,一些地方的培训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走的形式,培训时间短、内容少、针对性不强等等,让培训起不到应有的现实作用。

要想让基层权力寻租现象得到彻底的改观,首先要从人员的组成方面入手,让德才兼备的干部在村支两委中担当主要角色,比如让年轻的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选择优秀者吸收到村级干部队伍当中;比如让毕业大学生回乡就业,并在村干部中留出一定的职位,等等,这些都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状况的首选。

其次就是加大对村级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监管力度,通过后天的不断教导和感化,让村干部的服务意识明亮起来、廉洁意识提升起来、大局意识建立起来,为农村的不断发展,产业的不断革新、脱贫的不断进步,增添新动力、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