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 作者:熊智慧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4 录入:吴玲香 ]

当前,脱贫攻坚形势喜人,真扶贫、扶真贫是主流,但从扶贫部门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看,仍有个别地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比如,有的地方将经济条件较好、紧邻中心城镇和干线公路的小康村确定为贫困村,反倒是地方偏僻、贫困发生率高的“老大难”村被摘掉“贫困帽”。搞“数字脱贫”,将“贫困帽”张冠李戴,好处是减“贫”很容易、成效看得见。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2017321日中国经济网)

脱贫攻坚工作,是搞好脱贫攻坚的根本。要坚持“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瞄准重点、精确指导,一地一策、一户一计,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扶贫方式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根据贫困群体的现实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比如,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选择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进行“兜底扶贫”;对于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扶贫对象,根本之策在于“异地脱贫”;对于适合发展产业的扶贫对象,则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订单制、做好产业扶贫,真正实现扶贫对策的个性化、精准化。

建议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和基础工作,通过产业扶贫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实现“一稳定、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目标。第一,在产业扶贫中,抓住用好甘肃省产业扶贫贷款政策机遇,围绕中医药、马铃薯、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在基础扶贫上,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非贫困村村通路的硬化和危房改造力度。第五,在教育扶贫上,针对目前贫困地区一线教师编制少、待遇低、留不住人的问题,建议国家增加贫困地区教师编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第三,在提升贫困村自身发展能力上,建议国家充分借鉴实施整村推进的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增强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

坚决防止驻村帮扶流于形式。要在加强和改进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上下功夫,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加大问责力度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尤其是乡镇党委要履行好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严格落实乡镇每月通报一次、党委书记调阅一次管理制度和工作队月小结、季述职、年总结工作报告制度,严肃驻村帮扶工作纪律。

坚决防止等靠要思想。要深入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坚决防止重“输血”轻“造血”现象,切实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一要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行“两重点、五统一”贫困劳动力培训模式,加大定点劳务培训输转力度。二要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力度提,切实增强带动能力。三要大力实施集体经济提升工程。采取光伏扶贫、政府投入资产折股量化、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坚决防止基层工作不实。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二要强化作风保障。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树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和明察暗访督查活动,以解决精神状态不振、吃苦精神不足、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作风保证。

(作者单位:北川羌自治县片口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