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决不允许他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这句话来自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话虽不长,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赢来一片掌声。(新华网3月14日)
不足四十字的一句承诺,不免让观者为之振奋。足见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高度重视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诚然,欠薪、讨薪问题事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既伤害了农民工的心,坏了社会风气,更不利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那么,“锲而不舍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决不允许他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又当谁警醒?
无疑,这不只是对欠薪企业或是个人应当警醒。就算被纳入“黑名单”,并将失信企业的被处罚信息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交换至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实现信息互认共享;或是对隐匿财产、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恶意欠薪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抑或是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老赖,硬起手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等如是,都并非治本之策。要让农民工兄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公众看到政府部门在民生大事上的积极作为,既需要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惩治处理也不遗余力,更得各级监督部门时刻把责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态度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成败。事实上,对于恶意欠薪的惩治,从中央到地方不乏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但问题是,无论法律法规何其严厉,假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用人单位法律意识的淡薄,有农民工维权意识的缺失,有部分行业用人的特殊性,也不乏劳动监察不力因素,甚至个别地区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以全国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为例,如果恶意欠薪者被依法严惩,如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公安、工商以及工会等部门都恪尽职守,积极替农民工撑腰,欠薪现象何愁不减?又有谁胆敢欠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毋庸讳言,努力解决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对这一承诺着实可期,更值得点赞。但加强相关部门的责任追罚,倒逼多部门联动打出“组合拳”也不可或缺,或许如此才能把年终的突击式、运动式讨薪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监督和预防。
因为,从客观上说“讨薪”难,最大的原因还在维权之路异常艰辛。多数情况下都是先由有关部门协调、调解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供农民工选择的惟一合法途径是“先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此这般,既费时,更有可能对于欠薪者来说,利用法律程序上的时间规定,躲、拖、赖,拖垮农民工的意志和耐心,甚至转移财物并逃匿隐藏。为此,这得相关部门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欠薪预警机制;得政府主导,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法院、公安、住建、农业以及其他涉及农民工问题的部门单位参与的监督制度,建立发放监督监管平台;得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维权意识,引导他们积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一言以蔽之。锲而不舍,决不允许,态度明确坚定,令人备受鼓舞。笔者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随着《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随着《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引导各地各部门联合行动重拳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贯彻实施,随着各级监督部门不遗余力的监督跟进,定能拉起一张全方位的防护网,确保农民工兄弟按时、足量拿到工资。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