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用“绣花精神”确保脱贫不掺水

[ 作者:陈贵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5 录入:吴玲香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问题不仅是时间压力,更关键的是脱贫质量。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则强调,脱贫时间表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就是要确保不掺水。(310日 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将精准扶贫形象地比喻为“绣花”,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全面消除贫困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更传达了打赢中国脱贫攻坚战需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做细做实的“绣花精神”。

绣花精神,意蕴深远,精准定位,因人而异。脱贫攻坚需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年龄结构进行准确分析,从而根据致贫原因寻找致富之路,这就要求必须对贫困户和帮扶干部都精准定位。一方面定好贫困户的位,明确贫困户贫在哪里,困在哪里。入户了解、走访邻里、实地勘察,必须全方位深入,精准识别,切不能真贫不知,真富却扶。另一方面定好帮扶干部的位,帮扶干部不是“送财童子”,而是要像许逊一般会“点石成金”,像毛丰美一般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习近平曾言:“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帮扶干部要帮助贫困户坚定信心,铲挖穷根,切实做到帮助贫困户“造血”而不是“输血”。

绣花精神,意蕴深远,针法多变,因地制宜。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打造出个性精准之路,实现自己的特色脱贫。首先要识贫之根源,在贫中发现宝贝。贫字,分贝也,只要具体分析,宝贝就能从贫中闪亮出来,可找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方法,可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可发现已有特色产品的优势,数不尽数,宝贝可得。其次创脱贫之方法,方法打造新天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时代,只要理念更新,必然天地宽,创新打造思路,协调打造温暖,绿色实现升华,开放打造海阔,共享创造奇迹。再次打攻坚之战术,实现长效脱贫。这个攻坚战术贵在常抓不懈,贵在日久天长,贵在锲而不舍。笔者认为,在脱贫攻坚战中,抓住关键因素作为牛鼻子,扎实推进,埋头苦干,攻坚破难,实现突破,打造奇迹,让群众增加了获得感,幸福感,必可在致富道路上扬帆远航。

绣花精神,意蕴深远,做细做实,方成大器。绣花是门艺术活儿,将设计图案成功付诸于针法,做实做细的态度是首要前提。一方面,帮扶干部要多收集、细考量,在扶贫工作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例如沟通是否到位,解决问题是否换位思考,这都是需要细细打磨的。还有诸如目前扶贫机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时时进行更新,进行修正,这些都是细节,但将细节累积起来,将小事做细做实,就能为脱贫攻坚的大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不仅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更要做细做实,用好“绣花精神”,确保脱贫不“掺水”。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