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3月10日 中国青年网)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品“刺绣”,最讲求地就是“针”功夫,只有精准地“穿针引线”,细致耐心地“把握全局”才会成就一幅精品。由此,笔者想到:其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需要“能工巧匠”的细致入微才能圆满地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精准“绣花”,帮扶到位,变“输血”为“造血”,不多一丝,不少一线,才可以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效。
巩固脱贫成效需要精准“绣花”,须在“准”字上下功夫。脱贫攻坚工作中,党委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政策优惠,资金投入,于民是大有裨益的,但必须找准切入点。如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就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区位优势,灵活科学地借鉴外出学习的先进典型,切忌出去考察先进典型时很激动,回来实施项目却很被动,盲目过度地发展产业。众所周知,中国四大名绣,各有特色,不能用照搬“湘绣”技法去完成“蜀绣”,同样道理,脱贫攻坚工作也切忌照搬照抄,否则最终将会浪费资源,失去机会,造成损失,失去民心。
巩固脱贫成效须精准“绣花”,须在“细”字上练本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其他工作中,都讲究细致入微的“工匠”精神,更何况是脱贫攻坚工作。走过脱贫工作的第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如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精益求精,变“粗”为“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检验脱贫成效的是否巩固的关键。我们只有用不断“细化”的脱贫思维才能有效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发展变化的问题,让广大贫困群众不再“返贫”,是责任更是义务。
巩固脱贫成效须精准“绣花”,不断持续发力。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要打赢的这场硬仗,须精准“绣花”,容不得丝毫的粗心大意。切忌“盲人”骑瞎马,“瞎子”摸大象。一定要杜绝“粗放式”地硬干、蛮干,看准方向,细致入微地实干、巧干。中国传统“刺绣”最讲求也是真功夫,只有精准地“绣花”,从细节上把握方能成就一幅幅“脱贫”精品,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唯有持续不断地坚定理想信念和“脱贫”初心,才可以在精准“绣花”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巩固前期取得的脱贫成效。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合江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