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不要随意提前”传递深意

[ 作者:凌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0 录入:吴玲香 ]

当听到李希代表介绍辽宁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工作时,总书记问:辽宁现在还有多少贫困人口?李希答:还有50万。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人民网  37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毋庸置疑,在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仅2016年全国脱贫人口就超过1000万,这使千百万贫困群众面貌焕然一新,激发了贫困地区的致富活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强大势能。这份成绩单聚集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辛劳,来之不易。

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完成脱贫目标,为了政绩,却出现了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等欺上瞒下的乱象,引起了老百姓的极大反感。如201510月审计发现广西某县2014年近9%脱贫人数属于虚报。在这种背景下,总书记两会讨论时叮嘱“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传递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的信号。

地方政府希望提前完成脱贫任务,这值得肯定。但如果是急功近利,为尽快获得政绩,不切实际,盲目攀比,出现一级比一级提前脱贫的部署,这就是总书记指出的“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脱贫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够把扶贫当作短期工作来完成,必须结合实际,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如果对实际情况不管不顾,明明是需要五年才能脱贫的压缩成两三年,那就是“赶鸭子上架”,揠苗助长,在这过程中,势必出现做“纸上文章”,搞“数字脱贫”的弄虚作假现象。

没有质量的脱贫对摘帽毫无意义。“真脱贫”,要防止急于求成。有真贫不可怕,怕的是假扶贫、假脱贫。如果脱贫数据很漂亮,贫困状况却改善不多,有的甚至把统计数据搞成“捏面泥”,这只会念歪“扶贫经”。 面对贫困,心当然要热,增强紧迫感,种好“责任田”,但头脑要冷,注重实效性,正视贫困现实,尊重扶贫规律,科学精准施策,切忌盲目定指标、下任务,更不能单纯为“抢进度”而不顾质量,甚至搞纸上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并要求脱贫攻坚“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不是一朝一夕,面对2020年脱贫的目标任务,要以想抓落实的觉悟、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啃下这块“硬骨头”。

(作者单位:成都市金堂县政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