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层公务员朋友在闲聊中总是说到这样的尴尬:有的部门一天到晚催图片,深入群众要图片,交流座谈要图片,送教下乡要图片,甚至贴个年画也要图片……于是乎,基层工作人员许多时间都耗在了“图片”上。因为只要图片一拍,资料一传,任务就算完成,反正大家都明白“有图有真相”的道理,有了图片似乎就是“眼见为实”了。于是乎,怎样才能拍出“天衣无缝”的图片,就成了一门“学问”。从会场的布置、标语的悬挂、人员的组织,甚至“穿帮”的物件,都要尽力处理好,力求不露“马脚”。
不错,“有图”就有“真相”,那是常理,而现实生活、工作中,有违常理的事情却不在少数。就拿这“图片”来说,从表象上看,确实能够反映出基层工作的全貌;但若一味黏在“图片”上,就有人会钻空子,搞投机,与其去绞尽脑汁干实事,不如轻轻松松拍图片。这样一来,上级看到的,是基层工作“一片大好”的喜人局面,而真正的基层状况,恐怕就没有多少机会了解了。这种唯“图片”论“英雄”的现象,严重阻碍着工作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就像这里谈到的“图片”一样,“上面”总是催图片,下面岂能不拍照?对于“任务”而言,干了实事没有“图片”等于没干,有了“图片”没有干实事也等于干了。这不禁使人想起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一句歌词:“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说不是就不是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这绕口令一般的句子道出了一个官场“弊端”,那就是执政者的主观意识决定工作的是与非。有了这些“图片”,当然在上级面前就“不是也是”了。
想当年全国上下大刮“浮夸风”“共产风”的时候,就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特别是“浮夸风”,那些数字全凭基层作主,只要报上去了,上级就认可。于是就出现了亩产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的“天方夜谭”。但广大农村的生产、收获情况究竟怎样,上级的眼睛已经被那虚晃的数字迷住了,还总是以为百姓的日子已经富裕无比。为此,彭德怀同志为了证明这亩产究竟能有多少,还在北京郊外亲自种植了“一分试验田”。他精耕细作,科学管理,最后证明一亩地就是八、九百斤。彭德怀同志感慨说:“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
我们试想,那些被数字蒙住了眼睛的人,谁还会去相信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粮食,可事实就是事实,百姓在忍饥挨饿就是事实。同样的道理,在当前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如果仅以“图片”论英雄,那上级领导干部就真成了不接地气的“无根之木”,眼睛已被精彩纷呈的“图片”所遮挡,完全不知道民间“真相”了。这中状况,对政策的制定,发展方向的拟设等都极其不利。因为在一些表象基础上作出的决策,肯定是不切实际的;不切实际的东西焉能经受实践的检验。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之所以能够遮住人们的“望眼”,是因为人们所处的位置低了,只要勇于登攀,能够“身在最高层”,那区区“浮云”还何惧之有?在我们的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往往就是把工作定位太低,被“图片”之类的“浮云”遮住了双眼,不谙民情,不解民意,满脑子充斥着的“图片”意识,还有什么心思去深入“基层”?“图片”固然该有,真相更当追求。莫让“图片”遮“望眼”,工作当到最“基层”,唯有把上报资料与实地调研结合起来,才会使工作更精准,让政策更阳光!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