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大力实施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五边行动”,以抓党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打造“北疆基层党建长廊”亮丽风景线,让党的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新华网 2017年3月1日)
我没有到过内蒙古,但我知道那里很美。“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我读过的最美的诗篇;“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1983年,彭丽媛身穿白色毛衣,扎着条大辫子,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深情地演唱。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歌。
今天,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党旗迎着北风高高飘扬,让内蒙古更加美丽。
强基固本,让党旗像花儿一样开遍蒙古包。“流动党校”为牧区党员“充电”“补课”、筑牢思想根基。乌拉特中旗温更镇哈日朝鲁嘎查敖其尔那顺家,感受到的却是一片暖意融融。宽敞、亮堂的蒙古包里,多名身着各色蒙古袍的党员、群众正围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着由乌拉特中旗旗委党校武丽君老师主讲的关于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党课;“党员中心户”,上联党支部、下联党员和牧户。为打通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内蒙古在牧区每个嘎查确定4—5个党员中心户,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5公里半径之内的党员和牧户,确保党员中心户积极发挥作用,使支部、党员、群众“无缝衔接”。
党员引领,催开脱贫致富的金银花。边疆安,则民心安;边疆稳,则社会稳;边疆富,则国家富。要实现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群众的发家致富。边境盟市和旗市“帮扶强边”,推动边境地区农牧户的脱贫致富。目前为止,内蒙共选派3297名干部驻边境嘎查村开展帮扶工作,投入扶贫资金100多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8448个,覆盖2834个贫困嘎查村,40.4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脱贫致富的金银花遍地开放,从呼伦贝尔市达赉苏木的那仁满都拉2016年帮助10户贫困牧户还贷款22万元,到巴彦哈达苏木的白音塔拉为牧民建立300平方公里的挤奶平台,再到额济纳旗东风镇的巴音吉格勒为牧民争取盖羊圈的资金补贴……党员中心户正成为带领身边党员、牧户脱贫攻坚的积极力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抓基层、打基础,是一项长远之计、固本之举。内蒙古织密党的基层组织、建强党的基层阵地,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边境最前沿、延伸到草原最深处,让我们看见党旗辉映下,北疆更加美丽富饶。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教育体育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