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期间是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结婚“高峰期”。近日有记者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农村调查发现,婚嫁彩礼在一些地方动辄十几万元,普遍要求在城区买房,远超一般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虽然有的地方出台了“彩礼指导标准”,但“硬杠杠”难以管住“穷讲究”,“高价彩礼”现象并未绝迹。(《网易新闻》)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地方出台“彩礼指导标准”呢?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我国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差,农村贫瘠,农民贫困。村上的女子为了补贴家用,外出打工,几乎在外安家,个别近嫁的,父母都要高额彩礼。村上的男子往往都贫穷,无力支付天价彩礼,就打光棍,留下很多问题。二是即使男子的家人想方设法凑齐了天价彩礼,但是婚后因为负债累累,不堪重负,也会影响一家人的和谐,从而衍生吵架、离婚、子女抚养问题、父母赡养问题等。基于此,各地政府就纷纷出台相应的彩礼指导标准,以期对当前的风气有所改善。
有人说,出现天价彩礼,跟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有关,比如前些年一些党员干部大操大办也带坏了社会风气,要求依据党纪政纪,严格限制或禁止党员干部以任何方式参与大操大办、助长“天价彩礼”陋习的行为。“从党员干部抓起,有助于扭转‘天价彩礼’不良社会风气。”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山鹰认为,对于普通群众,彩礼过高虽是陋习,但如果由政府出面来制止、限制也不是两全的办法。“婚丧嫁娶本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政府强行介入、特别是附带惩戒措施的介入,往往会带来新的麻烦。”
的确,农村十里不同俗,各个村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鼓励村民自治,让村级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移风易俗。而我们政府只需做好“守夜人”。
我们政府与其出台“彩礼指导标准”来干预,还不如在脱贫攻坚上面下下真功夫,在带领农村发家致富方面动动脑,一旦农村经济繁荣,农民收入提高,谁还愁姑娘不嫁进来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