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期待“村史馆里过大年”成乡村新“年俗”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06 录入:18 ]

“看,这个叫碾子。我们小时候就用它把高粱、谷子、稻子等粮食脱壳或碾碎。”2月1日,在河北省柏乡县朵村村史馆,几位返乡过年的游子,饶有兴致地欣赏着一件件老式生产生活用具,回味起孩童时光。跟随该村党支部书记曲二秋走进这个村史馆,记者发现,黑白电视机、风箱、马灯、镰刀、扁担、老式纺车……百余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在这个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重现风采。(2月3日光明网)

曾记得,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方向。从2015年起,央视更是用百集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通过乡村民俗和家风祖训,启迪人的心灵、拨动人的心绪,传递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价值诉求,呼唤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家园的可贵,开始寻找那些古老的旧物,开始探索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开始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本、民族之根。

在这种大语境下,全国许多的乡村相继建起村史馆,这是顺应时势一大好举措,这样有助于让更多的人铭记乡村历史、感恩先贤,让其成为村子的精神家园,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据悉其县不少村庄都建立起了以村落文化为主题的村史馆,有的展示旧时生产生活用具,有的展示村落发展历史,有的展示当地特色传统手工技艺,还有的收集了村里大事、乡贤名人、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村规民约和风土民俗等内容。

当然,河北省柏乡县不仅在建设上走在“记住乡愁”的前列,而且在利用村史馆也为国人树立了一标杆。村支书带领返乡游子到村史馆里过大年,让中年人回味起孩童时光,也让青年人了解乡村历史。这样不仅让村史馆成为记录乡村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了乡愁,更是成为文化的教育基地、人文与礼仪的教化基地,成为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成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让乡村的历史和文化熏陶后代,引导村民感恩惜福、崇德向善,使乡贤文化的脉络得以延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与践行者,为美丽新农村注入新的内涵与新的动力——真可谓一举多得!如今“乡村游”愈来愈火,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但愿“村史馆里过大年”能成为一种时尚——乡村新“年俗”。

作者地址: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