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双江自治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推出“双承诺”卡机制,即干部向挂钩的贫困户做出帮助落实建房补助及贷款政策并制定还款计划、帮助在规定时限内建盖安居房、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帮助教育子女入学、协调就业就医等6个承诺,贫困户则向村两委做出保证按时建房等相应的6个承诺,并由村民共同监督实施。(12月28日 《人民日报》)
对于目前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工作,有的地方暴露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个别群众认识不清,“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想向政府要钱。之前那位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同志就曾发出“雷语”,道出了扶贫工作中的“一厢情愿”现象,虽在网上遭来褒贬不一的热议,但坦白地说,这样的现象在广大农村绝不是个案。一方面任务要求要脱贫,一方面群众心中不配合,中间就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冲突。为此,各地都在提高认识,说扶贫要先扶志,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项举措迅速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省双江自治县推出的“双承诺”卡机制,就给扶贫工作点起了一盏别样的明灯。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就脱贫攻坚来说,虽说中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决不能作任何放弃。有了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对扶贫中的“等、靠、要”观念,除了从思想觉悟上作工作外,对扶贫的方式也要作深入的反思。其间,可能有态度问题,也可能有适销不对路的问题,也不能一味责怪老百姓不懂得“感恩”。应该说,“扶贫”是政府的事,“脱贫”是群众的事,只有两者协调了,才能实现和谐的统一,才能做到“扶真贫”“真脱贫”。
在学校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十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着,而应该是人生的引领者。学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这个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会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这个道理亦如我们的扶贫。作为各级扶贫部门、领导,应该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灵活实施,在整个工作中起好引导、扶助的作用;而那些贫困户,才是这场攻坚战的主体,只有他们有了脱贫的愿望,并乐意为之努力,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毛泽东同志说:“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怎样才能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云南省双江自治县的“双承诺”卡机制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干部向贫困户作出帮扶承诺,贫困户同时也要向干部作出相应的脱贫承诺。有了这两份不可分割且有互补关系的承诺,双方都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动力,更容易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
“攻坚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起码的工作方法。美国的作家伊尔莎•斯奇培尔莉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走不通”时,不要颓唐,不要灰心,要有走另一条路的勇气和力量。但愿,这种“双承诺”的扶贫机制,能够铺出一条通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关大道,一路上艳阳高照,捷报频传!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