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男来男女缔结姻缘,男方向女方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但其涵义却与有价物品无关,只是男女缔结婚姻之好的一种礼法约定。但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居民家庭经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订婚索彩礼、婚前要彩礼、结婚大操办愈演愈烈,其彩礼标准也是突飞猛进。女方动辄要票子、车子、房子,而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这“天价彩礼”自然全要由男方父母而出。对于经济条件好一点儿的,也许还能承受。但对于低保家庭或普通农民来说,十几万元的彩礼恐怕会要人命了。
12月27日,《法制日报》刊登文章,通过对34岁的单身白领陆元盛的采访,将天价彩礼问题进行了披露:2013年,其家乡的彩礼就已经涨到了16万元左右,还有附带的车子、房子要求。而今,家乡的彩礼已经成了“万紫千红,一动不动”。“万紫”指的是一万张5元钞票,“千红”指的是一千张100元钞票;“一动”指的是汽车,“不动”是指的是新房。如此一算,娶个媳妇至少花销30万元。
当然,深受“天价彩礼”之害的恐怕不止陆元盛一人。在一些“天价彩礼”盛行的农村,因婚致贫、因婚返贫、因婚负债的现象并不鲜见,很多新婚家庭,因家庭负担太重发生矛盾而闪婚闪离……对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不能视而不见,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新的婚姻新风尚,消除“天价彩礼”的滋生土壤。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农村群众宜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把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的内容贯穿于民间各种风俗活动之中,从而引导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摆脱“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那种狭隘的、小生产者的思维方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确处理前途、事业与婚姻的关系。对那些敢于挑战“天价彩礼”的先进青年,要坚决保护、鼓励,并引导广大群众向他们学习,从而形成千军万马挑战旧传统的气势。
二是要出台约束机制。面对“天价彩礼”,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农民家庭自己的私事,也不能仅仅看作是某位姑娘或姑娘的父母贪利贪财行为,要看到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负面影响和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要本着以人为本、亲民爱民的原则,制定出台符合当地风情的移风易俗的政策和规定,明确对“天价彩礼”现象的硬性约束和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确保落实。
三是要完善养老措施。有些姑娘的家长之所以在婚前向男方索要“天价彩礼”,是出于“养老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也说明了农村养老资金严重缺失的现实存在。对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心愿的养老政策,让广大农民也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真正减少一些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减少“天价彩礼”问题的发生。
总之,要想终结“天价彩礼”这一乱象,从根本铲除其滋生土壤,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举全社会之力,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文明、进步、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