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严打“台面腐败”强民力惠民生

[ 作者:周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8 录入:7 ]

当前,涉民生政策性腐败牵出的个案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涉案官员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引起广泛关注。权威人士建议,在完善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应强化对惠民项目主抓人员的监管,扎紧制度笼子。为防止惠民项目出现敛财窝案、串案,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制,让公众或社会中介组织全程参与进来。(新浪网2016-12-26)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民强,民强方能助国兴。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与人民息息相关,民生问题解决的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的兴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当前着力于脱贫攻坚的大背景大政策下,更多的惠民利民政策纷纷出台,在有利于大力改善民生的同时不可掉以轻心的是相关政策性腐败也日益见多。涉民生政策性腐败是以特定的政策为依附,腐败根源来自于政策的授权,可以称为“摆上台面的腐败”。由于其腐败的特殊性,一般惠民腐败单独犯罪的很少,通常表现为“内外勾结”。因此涉民生政策性腐败案都涉员比较广,影响范围巨大,大力打击涉民生政策性腐败势在必得,往往“抓到一个耗子,就端掉一个窝”,只有严打“台面腐败”,方能强民力、惠民生。

严打“台面腐败”,精心组织“明责任”。将当前涉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涉民生重点项目督查领导小组,要明确在专项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程序以及资金使用等环节的责任主体,严格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严明各相关责任人全程参与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严打“台面腐败”,强化监管“去伪装”。一些涉民生重点项目大多在相对封闭的空间运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当一线参与项目承揽、资金管理、设备采购的官员权力过大,这些人难免就会用手中的权力换取金钱。因此要建立涉民扶贫整合项目资金监管体系,推行“零缝隙”、“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资金和档案管理,严把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三大关口,将涉民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贯穿始终,针对检查发生的严重问题,严格落实“一案三查”。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在与涉民生政策性腐败做斗争的路上,各级党政司法机关都要秉持“无论风多大,决不动摇”的决心,严厉抵制和查处此类违法乱纪行为;广大官员要自觉慎权慎微,坚定正确的为官初心不动摇,为民服务无私心,自觉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作为为官从政的座右铭!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