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干部下村扶贫,叫住一老农,问他有啥困难要反映,老农嘲讽道:“天天见你们问,困难反映了好几次,老是讲下回解决,下回来了还是讲下回……”该干部无言以对。(来源:人民网2016年12月25日)
如今在镇政府、村委会里,一些干部把“下回解决”作为了口头禅;在村民看来,这些好听的“官话”, 只不过是在敷衍百姓、应付百姓而已,没有实实在在付诸行动,对此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试问,长此以往,靠干部嘴巴说“官话”、说一些敷衍、搪塞群众的话如何能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
要破除干部“下回解决”敷衍百姓的“官话”的问题,首先要整顿从说“官话”的干部做起,沥青源头,下力气整治这种不良风气,才能起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质性意义:
一是缩短说“官话”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的距离: 说“官话”干部是因为心里还没有装着群众,没有对群众付出真心,对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还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建议干部深入到困难户家里去拉家常、在田间地头听取群众的呼声,针对困难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按照其特性与共性制定实实在在的计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来解决现有问题;用实际行动破除“下回解决”的“官话”“官腔”问题。
二是排解说“官话”的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中,发现靠嘴巴说“官话”、说一些敷衍、搪塞群众的话的干部,通常表现在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加强干部的业务学习和各项政策的培训已经迫在眉前。国家要求干部每年的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干部通过学习考核后上岗,可以避免干部用嘴巴来说“官话”打“官腔”敷衍、搪塞群众的事情发生;如果通过业务学习和政策培训考核不过关的干部,只能采取“不换思想就换人”办法,让能者上、庸者下,把真正有能力的干部下派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群众满意就是好干部。
脱贫攻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为了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的干部是代表政府,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下村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就是要为百姓解决自己不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发挥政府职能,破解干部“下回解决”敷衍百姓的“官话”;让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摘掉穷帽,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四川自贡卫计党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