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剑平)近日,记者从浙江省温州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获悉,温州市出台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办法(试行),对当地干部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先行先试等试点过程中,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行为,以及过错失误等,免于追究责任。(12月9日中国新闻网)
时下一些干部习惯于“混日子”,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作为。而很多的不作为都源于怕作为,因怕失败,怕出错,怕担当而不想为,不愿意去谋事创新,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懒政思维和心态。
这样的心态和做法,在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肯定是行不通的。怕出错绝不可以是懒政怠政的理由,最多只能算些许“后顾之忧”。而温州市的“兜底”机制就是要打破这一点点后顾之忧。“只要大胆去做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未达到想要的效果或造成失误的,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先行先试,只要是出于公心、出于事业发展和百姓利益、没有谋取私利的所有失误都可以容,没有为本人和他人或单位取得私立的情况下是不追究责任的。”这无疑给敢做事的干部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将 “为官不为”和“怕错不敢为”等行为彻底分开。
容错机制就是一种激励,最大限度的填补了这方面的“小缺憾”,给了那些“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们以舞台和机会。期待“容错机制”的出现,成为“撬动”干部干事儿的突破口,鼓舞每一名干部都积极践职履诺,切实为国家建设贡献心力,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容错机制”是鼓励干部们敢负重、敢作为,但绝非乱作为。它仅适用于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失误”,而不是少数干部独断专行、盲目决策、谋求私利的,不能为决策者任性而为造成的损失“埋单”。只有理清是非对错,才能体现制度的刚性、政府的公信力。
所以为敢干事的干部“兜底”,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做,更要引导干部严以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同时帮助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增强干部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决策自信,提高决策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