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法官吃饭“赖账”是用公信力做“担保”

[ 作者:胡臣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9 录入:16 ]

曹娟是济南市长清区一家饭店老板,自2009年至2013年,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执行三庭的工作人员,以“工作餐”名义,四年间共计到曹娟所开饭店用餐达300次,总金额超过24000元,全部使用“签单”形式。自2013年8月起,为讨回这些餐费,曹娟多次往返于饭店和法院之间,却屡屡碰壁。(12月6日新京报)

孔子云:民无信不立。一些官员成了“老赖”,神农县农业局副局长借贷资金,赖账不还;济南法官以工作餐名义到餐馆吃饭,赖账不付。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一些企业商家之所以愿意接受官员的“白条”,看上的不是官员“高大的背影”而是官员背后的“深厚的背景”。企业商家有这样的思维定式,一是官员身为政府工作人员即诚信的代表,即便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也不会赖账;二是官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不同于其他一些皮包公司,其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所以,心甘情愿买官员的账,就是人为其赖不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些官员就是仗着自身公信力的背景,一再给企业商家开“空头支票”,严重影响了政府信誉。

由此可见,官员吃饭“赖账”只是没有付钱而已,但是却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的公信力在买单,严重损害了了政府形象。

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不仅需要官员“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严格规范自身的举止行为,做事讲诚信,切勿“仗权欺人”,还需要企业商家不要“迷信”权利,权利为公,只会为了民生之事,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驾护航”,而对于某个官员的事,权利是不做“担保”的。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官员与人民群众都正确的认识权利与对待权力,官员不滥用,人民群众不崇拜,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歪风邪气。

作者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八角井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