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业水资源问题分析

[ 作者:小妖布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7 录入:实习编辑 ]

一、水资源发展现状

水资源是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确保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更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是世界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水资源总量为,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耕地单位水资源仅占世界的二分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但是农业用水量依然很大。据国外资料:一个国家的总用水量如果超过河川总径流量的13%~ 15% ,在工业发达国家会有水荒之危,在农业为主的国家,则感到干旱的威胁。目前,我国年总耗水量占我国全部年径流的19%,已超过上述指标,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干旱缺水的威胁。

二、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水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不仅面临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危机也很严重。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80亿t(2/3为工业废水,1/3为生活污水),比1980年增加两倍。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人水中,造成82%的河流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的为1/4。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据统计,在全国七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中有 29. 1% 的断面符合Ⅲ类以上水质,30. 0% 为Ⅳ、Ⅴ类水,40. 9% 属于劣Ⅴ类水。水污染已出现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的趋势。此外,利用污水灌溉是我国农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污染面积为16000hm²。全国近一半城镇农村( 3. 6 亿人) 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进一步加剧,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对水污染防治措施不力和投入不足,我国水环境面临总体恶化的严峻局面,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关键环节。在强调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今天,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须坚持防重于治、节水与治污并举以及治理与发展并重的方针,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和人口的空间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口数占全国的54.7%,耕地面积却只占全国的35.9%;而北方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同时南北降水也分布严重不均,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 80% 。因此,水资源中大约有 2 /3 左右是洪水径流量,这就给防洪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都要高于南方,目前的地表水利用率,海河流域达到67%,辽河流域68%,淮河73%,黄河39%,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32%;而地下水利用率,海河平原浅层已经高达83%,黄河流域为49%。与此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却明显偏低,水的浪费随处可见,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做得还很不够。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灌溉用水量超过农作物合理灌溉水的0. 5至1. 5倍以上,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40%左右,干旱地区地表渠系利用系数不足0. 4,喷、滴灌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1. 5% ;灌溉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渠系水量损失率为50% ~ 60%,而日本仅为39%,美国22%,以色列小于10% ;农作物单位水量的利用效率大致比以色列低两倍以上,以色列1 mm水可以生产1. 33 kg小麦,而中国平均只有0. 55 kg 左右,可见中国农业节水潜力很大,有很长的路要走。

4、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现象严重

土壤作为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力。由于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有着巨大的面积和体积,因而构成除湖泊、江河外能够保持淡水的最大水库。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类长期活动的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2006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还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西南地区的石漠化、西北地区的土地沙化、东北地区的黑土流失,以及遍布全国的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都已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三、解决方法

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在农业领域必须采取综合节水技术,即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农业是中国水资源用户中的用水大户,所以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节水之后,预计可节约30%的水量。采取先进的灌溉方式,改地面渠灌为喷灌与滴灌,用水量可分别减少50%与30%;改大水漫灌为小畦或长畦分段灌溉,可省水20% ~ 25%;改造田间输水设施,采取渠道衬砌,可减少水损失50% ~ 60%;采用低压软管输水灌溉的用水量比一般渠灌节水33%。工业节水主要从改进生产工艺、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以低耗水、高产值的生产部门替换用水粗放型部门,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这样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可望由现状的60%提高到80% ,工业废水的回收处理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工业需水量可望达到零增长。工业节水的关键在于控制废污水的排放。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简单地用行政办法去节水,而是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从而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2、建立节水的动机激励机制

目前,中国的水价政策还不能激励消费者采取节水技术。实施水价激励机制已经被政府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改善目前经济激励机制的状况,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之一。为此,必须从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出发,进行水价制度创新,引进市场机制,界定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变外在动力为内在的节水动力,激励消费者开展有自身利益存在的节水活动,实现水资源最优分配。

3、水质污染的处理

污水是可以利用的劣质水资源,其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要点在于对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政府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那些耗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对耗水量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污水处理的治本的方法还是源头控制,通过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流失量的减少来控制水质污染。

四、结论

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是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化的直接驱动因子;供水不能满足需水的缺水现状和对水资源系统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认识而使得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由地表转向地下,无节制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 人类因缺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缺乏环保意识而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排放废弃物而使得我们的居住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水资源系统的承载力日益减小,这反过来又加深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小妖布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