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问责应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

[ 作者:邓心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2 录入:16 ]

日前,贵州省安顺市纪委通报了一起问责典型案例。因分管的水利系统发生多人严重违纪问题,时任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潘兴隆和李志刚,分别被给予通报批评和党内警告处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6年11月28日)

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监管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两位副县长分别受到通报批评和党内警告处分。固然,这种对不作为甚至存在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严厉问责处分是必要的,能够及时刹住产生强大震慑,以儆效尤。但这种事后问责,并不能完全起到预防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作用。毕竟个中因素复杂,很多情形下,并非单纯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没有认真履行好监管职责,导致所分管的部门集体腐败。主要是由于缺乏服务观念,责任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作风浓厚,说到底是一种“消极腐败”。这种“消极腐败”尽管与那些明显触犯法律的贪污受贿犯罪行为有一定区别,但同样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官场“庸懒散”综合征有着很强的传染性,极易蔓延传播,像一种病毒,侵蚀党和政府的肌体。

整治为官不为必须形成强有力的机制,强化问责力度。通过实施作风公开评议、强化社会监督、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关职能转变、抓好正反典型、把纪律挺在前面、目标绩效管理、素质能力提升和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等举措,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建设好激浊扬清、优胜劣汰的好环境,加强惩戒力度,对“慢作为、庸作为、懒作为”行为曝光并让其“下岗”、降级,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升得了迁、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的好机制。

我们在为贵州省安顺市纪委对不作为干部进行问责点赞的同时,更是希望将问责干部分管不严、不作为这一方式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

为官不为,浪费国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仅不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发家致富,反而还浪费掉国家的大批资源,致使群众关系进展,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对在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干部我们要进行严格的问责,给有作为的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展现他的才能,从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没有问责就难有作为,对李志刚、潘兴隆两名县处级干部严肃问责,就是要使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