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通江县纪委监察局联合沙溪镇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首批30对党员干部及家属郑重签下“助廉承诺书”,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基层党员干部家属提高廉洁意识,在家庭中营造清廉家风,实现家庭共同助廉。(11月29日 《人民日报》)
廉政建设在党建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党建工作的主题。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将将廉政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在整个廉政建设中,“家风”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好长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狠抓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用良好的家风来助推廉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家风助廉的系列工程中,家属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组织面前郑重签下“助廉承诺书”,对促进廉政风气的形成作用很大。
相传,林则徐夫人郑淑卿天姿聪敏,善良贤慧,明白大体。她在林则徐多年的宦海沉浮中,鼓励他奋发进取,追随他辗转东西,常常勉励丈夫保持晚节,不负众望,促成了林则徐数十年精忠报国,尽心爱民,为政清廉、勤俭朴实,在朝野仁人志士乃至天下百姓中树起了心碑。相比之下,当前落马的“老虎”“苍蝇”们,很多的家属不但不去成那份“廉政”,反而在相反的路上用力,将丈夫(妻子)送上了不归路。像林则徐夫人那样,在发现丈夫有一些超过原则的时候,就及时耐心地提醒,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实属难得。
当然,作为党员干部的家属,要摆正心态,不能把家人的事业与工作当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而要用一颗爱家人、爱生活的心去监督、提醒自己的家人,在事业中尽心尽职,清正廉明,确保工作长久,事业兴隆。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光靠自己,有时候思维就会出现“短路”,工作中就会“出轨”。每当此时,如果有自己最信任的人来给予提醒,错误也就避免了。就像林则徐那样,在感叹庭园里少了宫灯和兰花后,立即就有人悄然送来。如果不是夫人的及时提醒,也会犯“受贿”的错误,还可能愈演愈烈。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指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而这个能够及时给予“提醒”的人,首先应该是自己的亲人,提醒效果最好的也是自己的亲人。因此,把“家属”纳入廉政建设,并让他们自觉地进行公开承诺,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对党风廉政建设必将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就在行文之时,有朋友认为,动辄就签订什么“承诺书”完全是一种形式,不值得提倡。果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历来重视诚信,“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都强调了要信守“诺言”,如果完全把“承诺书”看成是一种形式,那就等于公开“失信”了。而一个不信守诺言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当然,肯定也有把“承诺书”当儿戏的人,但绝不是主流。他把“承诺”当儿戏,可能别人也会把他当儿戏了,还怎么在社会上、生活中立足!
“营造清廉家风,家庭共同助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签订“助廉承诺书”又是一份有效的“催化剂”,只要签订者能够信守承诺,不但不在贪腐行为上推波助澜,还要随时对自己的家人进行监督、提醒。用承诺促家风,用家风促廉政,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政治生态就会越来越好,人民群众更能和谐幸福!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