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主任收红包“犒劳”下属,源于作风病作祟
“自以为金额不大,又是给大家发放加班费,应该没什么问题,没想到一时的侥幸却挨了处分,真是糊涂!”谈起违规收受“红包”充当加班费一事,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主任陈和迎追悔莫及。(11月15日新华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颁禁令、执行八项规定,再到反腐,纪委的点名通报,彰显了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信心。可如此的高压态势下,依然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我行我素、顶风违纪。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主任陈和迎违规收受“红包”充当加班费受到处分后,陈和迎一脸懊悔:“自以为金额不大,又是给大家发放加班费,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因为这位陈主任宗旨意识不强、把关不严、心存侥幸,栽在了自欺欺人的错误思想上!
主任收红包“犒劳”下属,心存侥幸,源于作风病作祟。一是思想上,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对党纪党规的敬畏程度不够深刻,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不硬不强,拿纪律和规矩当儿戏,把正风肃纪、修身律己的硬要求当做“耳旁风”。二是行为上,作风建设不严不实,容易放松警惕、忽略细节,认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造不成多大影响,不值得小题大做,往往会出现“打擦边球”的现象。这些为官者不仅做不到以身作则,还敢以身试法,尽管满足了一时私欲,却大大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给整个干部队伍抹了黑。
红包虽小,事不小,它对内影响干部能否正确履职,对外影响行业能否健康发展。收受“小红包”,可能未触犯法律,但是逾越了纪律和规矩的底线,必须及早制止、抓早抓小,不然很可能会使干部放松警惕,在不知不觉中滑向更严重的违纪甚至违法深渊。
根治官员作风病,制度是关键。一方面要打破常规的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
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筑起清正的道德防线,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严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准则、时时刻刻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民谋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